□江苏经济报记者 沈玉青
宽敞明亮的无尘车间里,几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巨大的机械臂灵活地抓取、翻转、放置,一卷卷薄如蝉翼的薄膜材料在精密辊轴上匀速转动,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在江苏泗洪经济开发区新型膜材料产业园,每天都有上百万平方米的高性能膜材料从这里产出,发往全国各地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制造企业。
日前,“制造强省·材料先行”先进膜材料专题活动在泗洪县举行,这场汇聚高校专家、产业链企业的盛会,不仅是江苏膜材料产业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成为以企业为主体打通“产学研用”链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当前,江苏膜材料产业正努力抢占行业制高点、领跑全国新赛道,为我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从光伏背板膜到锂电池隔膜,从医用透析膜到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江苏膜材料产业正以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深度融入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伍技术)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专注检测特殊的胶带薄膜。这些蕴含前沿科技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堪称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秘密武器”。“作为光伏组件重要部分的胶膜,其交联度越高,组件使用寿命就越长,传统胶膜交联度在50%~60%,我们历时数年自主研发的这款POE胶膜达到了75%以上。”赛伍技术研究院院长黄活阳表示。
走进赛伍技术的胶膜车间,可以看到现场有2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一张张白色的胶膜在各台设备上不停地“滑滚”,每分钟生产15米以上……黄活阳介绍,由于材料特性和双面玻璃组件层压特性,光伏组件存在外观缺陷,采用传统EVA胶膜封装,可能导致部分性能无法满足需求。“公司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迅速拓展赛道,对封装胶膜进行创新改造,于2016年推出POE胶膜。目前,胶膜业务营业额占全公司的60%,已成为公司一项核心业务。”黄活阳说。
江苏晶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华新材料)在膜材胶粘领域深耕多年,近年来聚焦光学显示领域,新增了手机(包括折叠手机)、笔电、汽车以及商业显示的应用材料光学胶,以及车衣膜、窗膜等产品。据介绍,其OCA光学胶不仅实现了进口材料的国产替代,更在各手机终端以及汽车、商业显示等领域实现了量产应用,为显示行业提供了创新性的胶粘接解决方案。该公司还研究开发出胶粘应用需求新型场景,在汽车车衣膜、窗膜材料领域,不仅实现了汽车生产过程的遮蔽、分色、线束、内外饰粘接胶带的全场景应用,而且为汽车整车的外保护车衣、窗膜等产品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多维突破完善产业布局
作为新材料产业的关键分支,膜材料产业在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微电子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车间里的生产线到产业链的协同网,从企业的单打独斗到集群的抱团发展,当前,江苏膜材料产业正在创新中突破、协同中升级,逐步构建起从母料加工到功能膜研发、高新产品生产等的完整产业链,为制造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材料力量”。
走进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迪克)的展厅,记者看到,用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件上的绝缘膜,用在手机上降低反射率、提高透光率的AR显示膜,还有绝缘隔热棉、导热硅胶、耐热胶带……各种各样的膜材料让人眼花缭乱。经过近20年的自主研发,斯迪克已经从成立之初的涂布厂,发展成为高分子材料聚合、涂层配方等领域的行业领跑者。“一部手机有30~50层膜,其中80%我们公司都可以生产。”斯迪克董事长金闯介绍,公司自主开发的耐弯折柔性OCA胶膜系列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让屏幕更清晰、更轻薄、更耐用,基本实现进口替代,用这种膜制成的产品能够做到耐弯折超过20万次。
同样在产业链中发力的,还有江苏新义薄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义薄膜)。近日,该公司参与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台套BOPLA薄膜专用生产线已完成多功能双向拉伸试验、主体组装等工作,进入联调联试环节,将有力推动宿迁膜材料产业产品多元化,填补宿迁生物基膜材料产业空白,拓展宿迁新材料发展新赛道。“BOPLA薄膜全称为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是一种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的环保材料,在工业堆肥条件下6个月内可完全分解,契合‘限塑禁塑’政策及环保趋势。项目计划于9月份启动一线投料试生产,12月份实现全线投产。”新义薄膜相关负责人表示,BOPLA薄膜的产业化是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积累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的关键举措,未来力争使生物降解薄膜业务形成规模化布局。
供需对接实现产业共赢
膜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分支,是支撑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隐形基石”,更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变量”。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将发展膜材料产业作为省新材料集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起“研发创新—材料制备—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全省先进膜材料企业超200家,在光学膜、功能性隔膜等领域形成全国领先优势,培育出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国膜材料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产业基础最扎实的地区之一。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单个企业到整个产业链,江苏正通过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让膜材料产业的“创新因子”加速流动。此次专场活动的企业对接环节异常火爆。赛伍技术发布再生PET基材、超薄化电子基材需求,晶华新材料寻求攻克PSA材料低温冷脆特性合作方案……企业现场“发榜”,高校院所和专业厂商“揭榜”应答,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
“我们需要一种柔性耐摔、折痕不明显、能在低于-20℃的环境下使用的折叠OCA光学胶。”晶华新材料总裁助理周诚润在现场提出的需求,引发了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兴趣。现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唐少春带来了一项代表性成果——超高反射可规模化的高性能降温薄膜。该薄膜材料能够在金属、木材、塑料等不同基体表面沉积成膜实现高效降温节能。通过户外试验,在夜间可获得8℃的降温效果,即使在强烈太阳光照下,也能达到6.2℃的降温效果。
当前,产学研合作在江苏膜材料产业中已成为常态。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高校+企业”“需求+供给”的对接平台,能够有效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据了解,仅当天活动现场,就有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涵盖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