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时尚消费中心的培育策略与经验路径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T06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我国服务消费市场的繁荣,时尚元素深度融入服务消费场景。在此背景下,建设时尚消费中心、丰富时尚消费供给、推动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选择。时尚消费中心的建设,是消费与文化、消费与科技、消费与体验经济、消费与城市能级提升的完美结合,其成功的路径必然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文化赋能、科技加持”的多元共治模式。可供借鉴的国内外相关经验路径如下:

第一,精准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塑造独特的商圈个性

时尚消费中心应基于城市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区域产业定位和目标客群进行精准定位,不盲目追求“大而全”,坚决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协同发展的商业生态,塑造独特的商圈个性。差异化的定位可以基于潮流首发、艺术活动、亲子家庭、户外运动等方向,打造多层次、差异化的商业载体和消费场景。例如,东京涩谷精准锁定10—20代少女(Gyaru-ガール文化)这个核心社群,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青年文化发动机”和“潮流孵化器”;成都的时尚消费中心依托“休闲文化”的差异化,打造中国式生活美学的全球表达场、国际潮流与巴蜀文化融合的时尚策源地,其核心魅力体现在“休闲中的精致”“烟火气里的高级感”;杭州钱江新城—滨江商圈在布局阶段便植入前瞻性的差异化思维,鼓励不同开发经营主体打造定位各异的商业体,形成互补共生的非“内卷式”生态,比如,杭州万象城开业奠定了高端商业基调;来福士中心偏向时尚潮玩和年轻化业态;龙湖滨江天街精准契合科技员工和年轻家庭消费需求;印力汇德隆奥体印象城凭借其天空跑道、室内雨林、滑雪场等极具体验感的业态,精准捕捉了大都市家庭休闲消费的需求。

第二,注重“内容场域”“文化策源地”“沉浸式消费服务体验目的地”打造

实现从“商业空间”到“内容场域”的转变、从“消费地”到“文化策源地”的转变,推动消费结构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导转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打造沉浸式消费服务体验目的地。通过文化赋能讲述城市故事,将文化IP转化为时尚IP,构建“文商旅体艺展”六位一体的时尚消费中心。时尚消费中心与文化机构联合举办高水准文化活动、艺术展;以现代时尚的方式呈现本地传统文化、城市故事、非遗技艺,借助艺术叙事重新定义高端商业的价值内涵。同时,通过优质的服务体验让消费者获得社交归属感与情感共鸣,进而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提升客单价。

随着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消费群体逐步步入社会,他们推动消费模式发生深刻转变——更乐意为精神消费买单,加速消费结构从以传统商品消费为主导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型。此外,可通过公共空间艺术化更新及“潮玩”装置的设置,让购物中心成为让Z世代青睐的休闲场景。例如,K11致力于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借助公共艺术,足迹遍布国内十余个重点城市,并深度融入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质,打造独特的都市商业文化空间;上海新天地通过石库门文化与现代消费的成功融合,成为上海标志性文化地标;上海TX淮海将自身定义为“年轻力中心”,持续输出新鲜多元的文化内容;成都支持设计师从蜀锦蜀绣、竹艺、漆器、三星堆等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化、国际化的设计创作;深圳湾采用“商业+文化+体育”的融合模式,提供差异化的多元消费体验,万象城艺术展、湾区之声演艺中心、体育中心“春茧”共同丰富了片区的服务消费内涵;韩国现代百货首尔The Hyundai、星空图书馆等商业体注重艺术装置和沉浸式体验的打造,成功将购物中心转化为旅游目的地。

第三,打造独特IP、标志性建筑IP,打造标志性节庆活动成为城市封面和城市记忆

高端商业综合体集群、时尚消费中心需要有一个超越消费本身的文化或艺术内核,这样才能避免让风景、建筑或消费场景沦为冷冰冰的“品牌集合体”。

具体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充分利用震撼的城市天际线、优美的公园景观、明星建筑师设计的标志性建筑来打造“城市封面”级的物理形象,使其成为强大的“流量引擎”“网红打卡地”“内容创作背景板”;二是打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亮点”作为整个商圈的核心吸引物,形成标志性目的地;三是推动重大节庆活动IP化,将其作为固定的年度盛事来打造标志性节庆活动;引入大型的具有亲和力的永久性IP形象装置,带来视觉震撼力,转变商业空间的冰冷感,增强趣味性,打造标志性IP。

如深圳万象天地的“抱抱象”、成都IFS的“爬墙熊猫”、长沙IFS的巨型铜制永久雕塑和COMPANION玩偶,以及美国芝加哥的“豆子”、法国巴黎的大拇指雕塑、荷兰的大黄鸭,均成为消费者合影打卡和城市记忆的符号,具有天然的打卡属性,形成自发性的广告效应;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奠定了阿那亚的文化基调,将建筑、自然、艺术人文融合起来,编织成一种完整的生活体验,成为网红打卡地;东京涩谷十字路口这个“全球最繁忙十字路口”本身就是强大的IP;上海时装周已从本土秀场升级为自带流量的城市文化符号,构筑起独特的IP标识。

第四,以数字科技为驱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探索虚拟时尚

主动拥抱数字科技与元宇宙前沿技术,利用小程序、App搭建智慧商圈体系,提供无缝购物体验。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动线、消费偏好,优化业态布局和营销策略,提供精准服务消费。与科技公司合作探索虚拟时尚,打造虚拟偶像,在地标内开辟元宇宙体验空间,用前沿的科技和潮流形成创新吸引力。比如韩国首尔着力以数字科技与流行文化融合的“韩流”为驱动,偶像团体、明星造型师成为潮流风向标,利用数字媒体快速孵化并输出时尚潮流,形成了“快速试错、爆款孵化”的生态;北京SKP-S以“数字—模拟未来”为主题,打造了包括未来农场的奇妙景象和火星穿越的科幻体验主题装置在内的叙事场景。科技基因深深植入深圳湾的运营和智慧商圈建设中,依托深圳强大的直播电商生态,鼓励商场和品牌开展直播带货,将线下地标的影响力转化为线上销量。杭州钱江新城及滨江商圈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浙商品牌”,依托杭州强大的电商和MCN机构,商圈内的品牌纷纷将门店作为直播基地和线下体验场,成为本土品牌走向全国的首秀场,展示了“浙江制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