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品牌经济构建跨境共赢新生态
日期:09-05
在全球经济周期调整、区域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云南如何以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建设辐射中心?路径选择或许藏于一抹文化底色之中。2023年以来,以绿色生态、民族团结、文化多样的基调,融入开放包容、文明进步时代精神的“云南生活”,逐渐塑造为云南形象与文化品质的品牌标识。作为区域合作中的纽带,承载着云南辐射中心建设理念,更成为凝聚共识、促进合作的重要基石。不同于传统依赖经济实力进行刚性扩张的路径,云南选择的是一条以文化共鸣为桥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的合作之路,将认同化为黏合剂,在品牌驱动中逐步塑造出跨境共赢新生态。
一、塑造品牌经济夯实跨境合作基础
品牌作为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与跨境协作的新引擎,其内在机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市场环境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演化,最终形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复合体——品牌共识,它是区域经济体系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扩展的重要驱动力。品牌共识的演化路径并非线性推进,而是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交替作用下的动态调整。核心在于,通过不断整合内外部文化资本,实现自我更新。
首先,凭借品牌背书效应,一方面,巩固现有合作网络,逐步固化区域内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形成稳定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提升区域品牌对外部资源的吸附能力,推动资源禀赋从分散到集聚。
其次,将区域品牌嵌入跨境合作网络,突破既有经济模式的锁定效应。不断吸纳新的文化符号与经济资源,借助文化溢出效应强化品牌在跨境网络中的扩散效应,推动品牌共识从区域内生型向跨境辐射型转变,实现区域品牌经济路径拓展。
最终,品牌借助文化资本纽带,引导资源禀赋向品牌经济体系集聚,构建市场导向的资源合力,有效提升了市场资源对国家战略目标的服务能力,实现了新质生产力体系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制度创新。
二、品牌文化融合释放跨境合作新动能
品牌,承载商品价值,浓缩着文化认同、生态理念与制度逻辑。中国式品牌,正在从“产品导向”走向“价值共创”,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是这一进程中的鲜活样本。
围绕这一品牌,借助中国-南亚博览会、澜湄合作机制、中老铁路等开放平台,云南在国际语境中逐步塑造出独具东方气韵与区域特色的品牌认同。放眼未来,云南并未止步于“品牌传播”,而是在机制层面同步推进“品牌+标准+平台”协同体系建设。通过统一标识、互认标准与数字平台赋能,提升区域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信任力,推动品牌从“情感共鸣”迈向“制度型嵌入”。
实践证明,品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引领力与制度组织力的较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所代表的,是一种超越产品、超越边界的区域价值整合方式,也是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中国式品牌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探索映照中国式开放的多样路径
从开放路径的演化逻辑看,中国式对外开放并非单一路径推进,而是强调在国家整体布局下的多元协同与区域联动。云南的实践,正是其中的一个生动注脚。它探索了制度型开放在边疆地区的实践形式。以“品牌”为媒,云南实现了文化表达、产业联动与机制对接的耦合统一,不仅丰富了区域合作的工具箱,也拓展了我国制度型开放的边界空间。
在制度供给不断优化、区域功能不断重构的背景下,边疆地区不再只是开放的“末端”,而成为制度创新与话语体系建设的“前沿”。云南所体现出的路径意义,并不限于区域层面,更在于它所揭示的中国式开放的结构弹性与范式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这为地方更好地服务国家开放大局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品牌引领下,云南正积极探索文化融通与产业协作的结合路径,实践尚在推进之中,路径仍在不断拓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品牌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黏合作用,仍需持续探索、久久为功。
本文系202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项目名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化驱动跨境产业链融合研究;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ZX2025YB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