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完善党内法规实施路径 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T01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内法规作为管党治党的制度基石,其法治化实施直接关系到党员教育管理的效能。当前,部分党组织仍存在“重制定轻执行”“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亟须构建“立规—宣教—监督—评估”全链条法治化路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3年通报数据显示,全年查处违反党内法规案件同比上升17%,其中程序违规占比达43%,制度执行仍需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必须将法规实施纳入法治轨道,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和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党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其有效实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各项事业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深化党员教育管理,必须着力完善党内法规实施的法治化路径,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提升法规体系法治化水平,筑牢制度根基

党内法规体系的法治化是实施的基础保障。首要任务是推进程序性党内法规的建设。要明确程序性法规建设的意义,它是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在于科学制定和修改法规的程序、明确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规范内容范围。制定过程需严格履行草案拟订、研究讨论、征求意见、审议通过等程序,确保法规的科学有效。内容上要清晰界定各级组织和党员的权利义务,明确违规处理措施。完善党内法规解释机制同样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的解释制度,明确解释主体、规范解释程序、确立解释标准。解释程序应包含立项、调研、征求意见、讨论决定等环节,确保合法、公开、透明。解释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为依据,把握政治立场和宗旨。同时,要加强对解释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程序规范、结果权威;并建立解释工作档案,定期评估总结。

二、整合宣传教育机制,培育法治信仰与能力

宣传教育是推动法规落地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塑造法治实施信仰,推进实施文化建设。这需要构建完善的法规宣传教育体系,包括主题教育、法规宣讲培训等,提高党员的认知理解。加强党员法治教育,通过培训班、法律知识学习等方式,提升法治素养。强化监督检查,健全违纪违法处理机制,依规处理违规行为,增强法纪观念。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法规精神,营造齐抓共管的法治氛围。另一方面,要突出宣传重点,增强实施主体能力。创新宣传形式和渠道,运用专题宣讲、宣传视频、展板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针对实施主体(主要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要加强能力建设,通过定期法规培训班(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建立监督评估机制(跟踪执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来提升其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同时,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严格执行、积极宣传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违规不执行者依法纠正处理,形成有效震慑,确保法规落到实处。

三、改进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实施效果

强有力的监督评估是法规实施效果的保障。完善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机制是首要任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宣传培训覆盖率、执行情况、监督效果等,并合理设置权重。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层级和类型)、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相结合,全面获取信息。强化评估结果反馈,及时公布并向相关部门汇报,用于推动改进。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依据评估结果奖优罚劣。同时,加强评估过程的公开透明,公开指标、方法、结果,引导参与并接受社会监督。总之,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持续完善党内法规实施的法治化路径。通过提升法规体系法治化水平、整合宣传教育机制、改进监督评估机制三位一体协同发力,方能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确保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结 语

党内法规实施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实践。未来,需着力破解“三对矛盾”:制度供给与执行需求的矛盾、传统管理与现代治理的矛盾、纪律刚性约束与党员主体性的矛盾。建议在高校试点“法规实施认证制度”,对达标单位授予“法治先锋党组织”称号,推动形成“尊规—学规—守规—用规”的生态闭环,使党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编号:XJEDU2022P042)、新疆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委会党建课题“高校加强巡察整改成效与成果运用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XDJ2024031)、2024年度新疆农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等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