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江苏财政更好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彬彬

近日,江苏最新经济运行数据出炉: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41.2亿元,同比增长4.4%。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江苏迎难而上,实干担当,展现出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江苏实现这样的经济体量和增速,背后有哪些财政支撑?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肩负起财政领域挑大梁的重任:以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为统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着力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以收入的“稳”,

解支出的“难”

当前,财政收支紧平衡已成常态,江苏以知难而进的决心培植财源、壮大财力,努力为全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数据显示,1—7月,江苏财政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01.39亿元,同比增长1.5%。

江苏省财政加强统筹抓实生财聚财用财。聚焦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努力以收入的“稳”,解支出的“难”。一方面,全力抓好收入组织。充分运用“财税协同、厅局会商”机制,印发《加强财税协同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升财政、税务部门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政策协同、资源整合水平,推动税收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做优存量资源统筹盘活。全面推进全口径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通过出租出售、集中运营、注入国企、REITs和ABS等方式利用资产获取收益。完善省级预算单位账户资金管理机制,将账户清理范围进一步拓展到零余额账户、基本存款账户、临时账户等10类单位账户。

为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各地财政部门充分盘活沉淀资金。比如,南通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国有资产清查利用。截至7月底,南通资产盘活率达87.2%,取得盘活成效676.7亿元。同时,印发《南通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修订版)》,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上缴比例分类分档,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原则上每年安排40%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并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及预算编制和执行、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等要求。

按下支出“快进键”,

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江苏全力支持保障重点支出。1—7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3.65亿元,增长2%,完成年初预算54%,较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江苏按下支出“快进键”,形成实际支出,带动更多社会投资,让政策发挥最大效能,支持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系统推进财金联动。印发《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20个方面共63条“财政+金融”一揽子政策措施。整合资金扩大财政贴息规模,制定省惠企财政资金直达快享实施方案,实现更多财政资金免申直达、应享快享。开展“苏新消费·苏彩焕新”活动,全年将发放彩票兑换券1800万元助力促消费扩内需。

江苏全面落实“两新”政策。2025年,江苏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资金111亿元,支持项目292个;已下达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79.5亿元。

为聚焦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省财政及时足额下达2025年度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支持经费10亿元,加力推动其尽快入轨运行。统筹安排超20亿元资金支持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提升、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等科技创新领域工作,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焕新发展,助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为全力支持稳外贸,省财政及时落实江苏“稳外贸稳就业12条”举措,统筹安排资金帮扶相关外贸企业减压纾困。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和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全面落实稳岗返还、担保贷款、就业补贴、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1—7月,全省共减收失业保险费100.32亿元,助力企业减轻运营成本。

为支持夯实“三农”压舱石,省财政统筹下达省以上资金84.21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下达资金37亿元支持农业春耕春管、推进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大面积单产提升、落实“三夏”期间防灾减灾措施等,有力保障全省在罕见旱情下夏粮产量仍保持总体稳定。

此外,为积极保障民生改善,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超过90亿元,足额优先保障12类45件省政府民生实事,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1—7月,民生支出完成6499.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9%,教育、社保、卫生、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分别增长5.5%、6.8%、12.5%和5.2%。

加强科学管理,

增强财政发展可持续性

经济大省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2024年底,财政部部署开展财政科学管理试点,作为全国12个试点省份之一,江苏工作基础扎实,有条件有能力打造“样板工程”。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落实坚持过紧日子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瞄准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江苏先行先试、勇于突破,实现政策作用与改革深化的有机协调。

江苏把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着力点,切实增强财政发展可持续性。一方面,制定《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财政部确定的11项试点任务。制定政策和方案25件,完善财政可持续发展“1+3+N”政策体系。另一方面,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坚决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着力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和统一预算分配权,在紧平衡下优先保障大事要事。部署2026年部门预算和2026—2028年支出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引领约束,坚持“零基+限额”和“中期规划+动态项目管理”,进一步压降行政运行成本,不断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和政府治理效能。

接下来,江苏财政将以更大决心深化改革,全力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加强试点工作跟踪评估,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步将创新举措转化为制度成果。以统一预算分配权为核心,全面推进2.0版本零基预算改革,扎实做好2026年部门预算和2026—2028年支出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打好“零基+限额”“中期规划+动态项目管理”等组合拳,加快支出政策清理优化整合,提升财政资源与政策目标匹配度,聚焦“投资于人”,优化支出结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