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半年报显示,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但相较前期降幅收窄,部分城商行出现回升态势。在近日密集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多家上市银行高管谈及对下半年息差走势的看法,普遍认为下半年虽仍面临压力,但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部分银行预期净息差将边际趋稳。
Wind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38家上半年净息差较2024年下滑,1家持平,3家有所回升。六大国有银行中,邮储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70%,较2024年的1.87%下降17个基点,继续保持领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上半年净息差分别为1.30%、1.32%、1.40%和1.26%,分别较2024年下降12个基点、10个基点、11个基点、14个基点。
交通银行以1.21%的净息差在六大行中垫底。该行表示:“主要是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调降、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环境下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客户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叠加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带动证券投资收益率下降,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指出,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0.8%,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其中,扩表提速、非息收入增长对业绩改善形成正向贡献,而净息差下降仍是主要拖累。2024年二季度取消手工补息,部分银行净息差回升,对2025年二季度净息差形成基数压力。从利息净收入看,今年上半年同比减少1.3%,较一季度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为1.43%,较2024年下降10个基点,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基点,息差降幅有所收窄,主要得益于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加大。
近日,上市银行业绩说明会密集召开,投资者对各家银行的净息差走势高度关注。
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总体来看,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行仍是行业共性,但降幅将进一步收窄。净息差是商业银行在让利实体经济、自身稳健增长、商业可持续性等多目标综合平衡后的结果,与三个关键因素紧密相关:一是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两端的影响,二是社会信贷需求的变化趋势,三是银行自身资产结构的调整能力。
“从数字上看,上半年我行净息差为1.30%,较上年下降12个基点,较同期少降6个基点。综合这两个指标来看,虽仍处于下行通道,但边际降幅已出现收窄。”姚明德表示,上半年净息差降幅同比收窄的企稳态势具备可持续性,主要得益于工商银行对低息差环境下银行经营策略的综合研判,以及基于这些研判所采取的切实、主动、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措施。
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下半年农行净息差有望实现边际趋稳。资产端方面,虽然上半年LPR下行将进一步推动存量贷款重定价,贷款收息率仍有下行压力,但农行保持贷款合理增量,持续优化贷款结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不断加强贷款产品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管理,在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努力稳住贷款收息率。负债端方面,降本效能将持续释放。随着存款逐步到期重定价,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持续释放,加之同业负债成本随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行,有望带动负债端付息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息差水平。
中国银行行长张辉表示,展望下半年,从外部市场看,境内银行业整体面临低利率环境,美元降息预期升温,银行业净息差仍将面临一定的收窄压力。中行将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及业务特点,充分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发挥对净息差的支撑作用:一是持续加强存贷款管理,有效对冲LPR下行压力;二是把握美元利率高位时机,进一步加大外币债券投资力度,提升外币资金运用效率;三是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助力稳定集团净息差。
“二季度以来,随着一次性影响的消退,我们的主动管理成效开始显现,息差走势表现出较强韧性,上半年较一季度仅下降1个基点,降幅开始趋缓。”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拉长周期看,我们认为长期能力建设才是支撑邮储息差韧性的基石。近几年,我们持续推进‘五大差异化增长极’‘价值存款’‘六大能力’‘1+N’体系建设,息差精细化管理已深入资产端和负债端,构建了息差表现的长期优势。”张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