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银发经济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举措探索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T03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推动银发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农村地区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资源特色鲜明的区域,在银发经济浪潮中兼具发展潜力与现实挑战。本文结合农村老龄化现状与资源禀赋,分析农村发展银发经济的独特优势与突出问题,从产业融合、服务升级、政策保障等维度提出具体发展举措,旨在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关键词:银发经济;农村区域经济;配套政策;乡村振兴;产业融合

引 言

2023年岁末,60岁及以上人口在我国占比已攀升至21.1%,农村老龄化比率明显超出城镇水平,老龄人口数突破1.2亿大关。以老年需求为轴心的经济体系,涉足养老照顾、养生保健、休闲旅游等多元化服务范畴,为农村经济升级开辟了新赛道。农村地区具备生态优势及低成本劳动力等条件,且农民农事技艺纯熟,社区邻里关系紧密,这是银发经济发展的天然禀赋。不过,在农村银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多方面阻碍:养老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明显,专业服务人才短缺,产业同质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实践中如何将农村老龄化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构成乡村振兴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研究焦点。本文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究适宜的增长路径,为农村银发经济高效发展提供实证借鉴。

一、农村发展银发经济的优势与现实瓶颈

(一)独特优势

农村发展银发经济的优势突出:自然生态(如山林、田园)与乡土文化(如手工艺、民俗)相融合,迎合老年人的养生与文化需求,可开发“田园养老”“非遗研学”等特色项目;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低,适合轻资产运营,邻里互助的习俗在熟人社会中显著降低了养老服务的信任成本,有利于“互助食堂”等模式实现落地;老龄群体中,低龄老年人口的比例偏多,他们擅长农业及手工技艺,可提供“银发创业”相关培训,提高其经济收入,助力晚年幸福生活。

(二)现实瓶颈

在拥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明显制约:基础设施与服务滞后,医疗、交通设施薄弱,养老服务站覆盖率低,护理专业人才资源短缺;产业同质化严重,多数采用“农家乐”与“养老”的初级融合形态,价值链长度不足,增值空间狭小;资金与政策支持不足,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强,融资信贷资源受限,融资难问题突出[1]。

二、农村区域经济借力银发经济的发展举措

(一)推动“银发+产业”融合,打造特色经济链条

实施“银发农业”整合行动,引导农户种植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农副产品,采用“订单农业”手段对接城市消费群体;打造“老年农场”,提供耕作体验与农产品精制服务,延伸产业价值链,形成“银发文旅”融合的乡村养老居住模型。基于乡村资源,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组合:古镇养老新模式——开展“古镇养老月”活动,民宿、康复服务与民俗文化教学一体化发展;例如,西北某乡村采取“非遗研学养老”模式,引导老年人掌握手工艺技能,将手作艺术品作为文化衍生品进行销售,实现“体验+消费”的闭环运作。“银发+服务”融合则需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村级互助点提供基础服务,乡镇级中心引入康复护理专业力量,承担失能老人照护任务的县级养老设施,实现分级的优化服务模式。

(二)强化基础设施与人才支撑,夯实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升级应优先提升医疗与交通领域的水平,为乡镇卫生院添置康复器械,实施“尊老健康专项行动”;实施农村居住与交通设施的老龄化改造工程,扩宽通行区段。在人才支撑方面,通过“定向培养+技能培训”培育本土队伍。与职业院校携手,专项培育养老护理人才。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及低龄老人群体实施免费的护理技能培训,引导她们加入养老护理行业,实现就业提升与成本降低的双赢,形成稳定的供应网络[2]。

(三)创新政策与金融支持,激活社会参与

设立专门针对农村银发经济的资金池,开发专项津贴特色项目;将养老设施编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范畴,实施“土地养老”试点行动,宅基地养老产业利用试点项目加以实施。推动金融机构创设“银发经济贷款专项”并实施优惠利率;社会资本投入养老社区,PPP模式发挥关键效能,将投资风险降低至安全边际;依托网络金融平台,对微型项目实施众筹及小额信贷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结 语

农村经济发展新篇章由银发经济引领开启,成功之基在于依托农村资源禀赋,破解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等瓶颈。实施“银发+产业”的融合模式,可激活农村农业、文旅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强化基础设施与人才支撑,能夯实服务基础,增进发展水平;通过创新政策与金融支持,能招揽多元主体,集结发展合力。

在各项措施逐步实施之际,农村银发经济充分满足老年群体物质及精神层面需求,促进农村产业升级进程,明显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后盾。这一过程需要政府、企业、村民协同发力,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模式,推动农村在银发经济浪潮中实现长效发展,为应对老龄化与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后盾。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银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3(5):89-96。

[2] 李建国《银发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J],《农村经济》2022(8):78-85。

2025年度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调研课题——青岛市培育壮大“银发经济”研究(2025-B-07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