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正面临服务转型与价值拓展的新机遇。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丰富的藏书资源、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及彰显多元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针对智慧服务的发展需求,提出构建文旅资源池、打造沉浸式服务矩阵、建立多元协同机制等策略,旨在推动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满足公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与旅游需求。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
引 言
在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及文旅融合政策落地实施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文化场馆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播学习场所,而是旅游景观、文化体验等的关键节点。智慧服务指公共图书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以数据驱动、改善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精准化、互动化以及全景化服务模式[1]。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智慧服务既包含数字资源建设与开放,还涉及文化旅游信息整合、智能导览、线上与线下融合体验等新业态。如何运用智慧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是现阶段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创新所面临的一项关键课题。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一)提供丰富的藏书资源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馆藏资源规模巨大,种类繁多,主要有纸质文献、电子书籍、音像资料及地方文献等。文旅融合大环境下,这类资源既为本地居民读书学习服务,又为外地游客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提供重要途径[2]。旅游者游览时可以通过阅读地方志、民俗文化丛书、历史档案来获取较普通旅游导览更系统、更深刻的文化信息,有效增强了当地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二)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文旅融合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更为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公共图书馆进行智慧化转型的过程中,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达成馆藏管理的数字化、借阅流程的自助化以及信息服务的精准化。如此一来,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用户体验也得到了明显优化。另外,图书馆还可结合旅游场景开展延伸服务,比如在景区、车站、宾馆等人员流动密集的区域设置智慧书柜或者流动图书车,努力为游客提供便利的阅读选择,把文化服务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当中,构建一个涉及游客出行前、出行中以及出行后的完整服务体系。
(三)多元化服务得到彰显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借阅与学习,而是扩展到文化体验、社交活动、知识传播等多个方面[3]。例如,图书馆可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展览,在活动地点举办体验活动、主题讲座及研学课程,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与文旅部门、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联合推出“文化地图”或“阅读之旅”,将场馆打造成文旅路线中的文化地标。这种多元化服务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增强了公共图书馆这一城市文化旅游系统的存在感与影响力。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策略
(一)构建“文旅资源池”,实现跨域资源智能联动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资源集成和传播这一核心使命。通过建设“文旅资源池”,可以将馆藏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实现跨域资源集中管理和智能推送。一方面,应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比如电子书、地方志、历史文献、音视频资料)与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讲解内容、导览数据与其他数据集成在一起,构成结构化资源数据库。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可对资源进行标签化、智能检索、精准推送、开启AI对话等操作,让用户迅速获得相关文化内容。另一方面,要促进与当地文旅部门、景区管理机构、博物馆和文化馆之间数据互通和接口衔接,搭建文旅资源统一平台。比如,游客进入景区后,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参观公共图书馆相关数字展览和参加主题阅读推荐等活动,从而达到线上和线下文化感受联动。通过该机制,图书馆可以有效地拓展服务半径,将文化内容无缝嵌入游客的整个行程。
(二)打造“沉浸式服务矩阵”,升级文旅体验场景
文旅融合在追求文化传播广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体验的深度和沉浸感。公共图书馆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互动化的“沉浸式服务矩阵”,使旅游者在接受知识时得到沉浸式文化体验。首先,可以考虑建立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展示厅,以数字化的形式重新呈现珍稀古籍、历史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景点等。比如,游客戴上VR设备就可以“走进”古代书院,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学者阅读的气氛;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当地自然风光的四季变化,感受当地自然风光的魅力。其次,可以在展馆内外安装互动触摸屏、数字讲解墙及投影式导览系统,使参观者能够通过触控、语音或者肢体动作等方式获得信息,增加参与感及趣味性。
(三)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形成服务合力
文旅融合要求跨行业、跨领域深度协作,单一机构的力量很难支撑起长期的系统化智慧服务运作。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构建“多元协同机制”,组建由政府、文化机构、旅游企业和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政府方面,要促进公共图书馆融入当地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并获得政策、经费、人才扶持,保障智慧服务建设可落地、可持续。从机构合作来看,图书馆可以与景区、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展跨场景的文化活动及阅读推广项目。比如,旅游节庆活动中推出的“城市文化护照”,旅游者到不同文化场所打卡之后可以领取专属的数字纪念证书或者文创礼品等。
结 语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不仅是文化服务现代化的必然方向,也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文旅资源池”实现跨域资源智能联动、打造“沉浸式服务矩阵”升级文旅体验场景、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形成服务合力等,公共图书馆能够在文旅融合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实现文化传播、公共服务与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邓镰.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创新实践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 2024(8):38-44.
[2]张亚芳.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 44(11):35-37.
[3]沈玉.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探究[J].贵图学苑, 2024(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