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公共服务的发展战略研究
日期:08-29
当前数字化正在重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人力资源配置,各行各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公共服务也在向着一个新方向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可以增强政府和人民的互动,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痛点,及时探索社会问题的本质。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借助创新科技,建设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数字时代重构公共服务生态
数字技术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公共服务也能更大范围地进行传播并提供给公民,而数字化也使得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管理成为可能,通过数字技术,这种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第一,数字技术降低了公共服务互动的成本,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与参与。通过数字化技术,政府能够建立更开放、更透明的互动平台,使民众能够在更多层面上参与决策与监督公共服务。互动性的增加能够建立更紧密的政府与民众关系,政府能更好地了解民意、回应社会关切,提供更符合民众期望的公共服务。
第二,数字技术提升了公共服务办事的效率,使政府能够及时收到公众的反馈。网络时代通过在线论坛、网络问政等形式,老百姓可以更加方便地表达对公共服务的意见与需求,而政府也可以在这些网络载体的帮助下,快速捕捉到百姓的意见与诉求,让公共服务了解民生痛点,从而及时反馈信息,改善自身行为。
第三,数字技术有助于公共服务生产的合作,政府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制定更精准和高效的公共政策,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使政府更具响应能力和决策智慧。
二、智能化浪潮中的公共服务实践
(一)智能化城市管理
利用数字技术改善城市运行效率,不断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难题,也是实现高效城市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对城市进行初步规划,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城市的人员流量、资源使用、空气质量等,对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建立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安全的城市。其中最关键的是交通,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可以随时分析城市交通流量、识别交通意外情况,同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来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减少道路拥堵情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二是城市安全问题,可以运用智能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等,全面提高城市监控系统的监控效果,快速识别危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让城市的总体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三是环境保护,智能传感器能够监控城市的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可以设计更为便捷高效的垃圾收集路线,提高城市垃圾的处理效率,同时大大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二)智能化社会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改善社会治理方式是创新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置于突出位置,在数字化时代同样关注百姓,继续了解民情,为民造福,不放弃、不懈怠。充分利用智能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优势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两方面。医疗方面,引入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诊疗流程,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患者可获得快速、针对性服务;教育方面,可利用在线教育和智能学习软件,帮助学生获得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还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政府数字化转型
建立数字政务平台是政府转型的重要举措,可以使政府办事变得更加便捷。建设完善的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让公众和企业能够在便捷的互联网平台上处理各种政务事项,通过建立网络社区平台、开展数字参与活动,政府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民众参与感,可以让群众更加主动地参与政府决策,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从而进一步推动公众、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政府数据使用,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创新,还能够提高政府透明度。此外,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有效挖掘,有利于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可以更加客观、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政府信息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这对于抵挡网络攻击、保障公共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构建效率更高、透明度更高、响应率更高的管理体系,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使数字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总之,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社会参与是一体化公共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各方应协同发力,共同参与和投入,借助创新科技,提供更快捷、更高效、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公共服务,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