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见证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深刻认识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独特价值,将其作为筑牢政治忠诚、涵养斗争精神、滋养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对赓续红色血脉、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从理论逻辑、现实要求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以宁阳“东庄红”为例探讨如何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更充分、更有效地开发运用好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开展党性教育的“活教材”、淬炼忠诚信仰的“营养剂”、激发奋斗动能的“火种库”,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也明确要求,要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因此,深入挖掘和高效运用好红色资源,使其成为滋养党员干部精神世界、砥砺奋进力量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赋能党员干部教育的精神富矿
红色资源之所以历久弥新、价值永恒,在于它蕴含着超越时空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一)历史溯源的“基因密码库”
遍布华夏大地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无声地诉说着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征程。它们是历史的现场“目击者”,为党员干部提供最直观、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置身于旧址之中,追寻先辈足迹,党员干部能够切身感受信仰的力量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铸就,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种沉浸式教育,远胜于单纯的理论灌输,能有效破解信仰认知上的模糊地带,筑牢历史根基。
(二)党性锤炼的“精神熔炉”
红色资源中蕴含着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怀等精神内涵。通过深挖这些精神内涵,将其融入教育培训课程,引导党员干部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自省,能够有效锤炼坚强党性,校准价值坐标,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能力提升的“智慧启迪源”
红色资源不仅承载精神,也蕴藏着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领导智慧和斗争经验。用好红色资源中的“智慧富矿”,有助于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现实挑战与瓶颈:红色资源运用的痛点与短板
2015年依托泰宁边区自治委员会革命史,宁阳县东庄镇对东庄人民公社旧址进行修缮改造,建成东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东庄红”)。其被授予山东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示范点的称号,同时也是众多高校的实践基地。当前“东庄红”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运用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发深度不足,内涵挖掘碎片化、表面化
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停留于静态展示(如照片陈列)、单一故事讲述等表层形式上,缺乏对历史事件内在逻辑、精神谱系延展性以及现实启示价值的深刻解读。未能将“点”上的故事有效提升为精神层面的整体性构建。资源整合不够,缺乏主题联动。
(二)教育方式不够创新,同质化、程式化问题显现
“你说我听式”讲解仍是主流,沉浸式、体验式探索和应用不足。缺乏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精准化、差异化教学设计。
(三)学以致用脱节,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健全
培训存在“现场感动一时,回去之后依然如故”的情况。将红色教育所激发的精神力量有效转化为忠诚担当、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的内在机制不够完善。
三、实践路径探索:构建高质量红色教育新格局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必须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最大化释放“东庄红”红色资源的教育潜能。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规范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深化理论研究。组织专家力量,系统梳理当地红色资源的核心精神特质,提炼主题形成理论支撑;根据主题内涵规划多条精品教学线路(如“初心之路”等),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打造精品课程。开发兼具历史深度、思想高度与实践维度的系列化、模块化精品课程体系。
(二)创新教育模式,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与穿透力
强化沉浸体验。大力推广场景还原、角色扮演、“历史故事我来讲”等形式,引导学员深度参与、碰撞思想;融入对比教学,进行深刻对比剖析(如旧社会的苦难与新中国成就的对比),增强历史纵深感和现实启迪性。
(三)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红色教育成果落地见效。
实施全周期管理,将红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强化实践转化,鼓励学员结合所学所思和工作岗位,制定具体的“红色精神实践清单”;建设保障队伍,加强专业讲解员、培训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历史、懂教育、擅长互动的优秀师资。
结 语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只有不断深化对红色资源时代价值的认识,勇于突破开发利用中的瓶颈,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健全的机制持续赋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才能真正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植入灵魂,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铁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