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维度
日期:08-29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郭 曼 冉海涛
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将国旗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落实“用好红色文化”的实践要求,也是破解“05后”大学生对国旗文化的认知浅表化问题的有效路径,对于培育新时代爱国青年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维度:以理论阐述破解“浅表认知”
课堂教学是国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需要通过理论模块建构与教学方法创新推动认知的深化。第一,深挖国旗文化的理论内涵,构建国旗文化理论模块。从政治维度看,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系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立法精神与规范要求,让学生了解国旗的制作、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认识到国旗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从而树立尊重和爱护国旗的意识。聚焦历史维度,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设置“国旗里的中国故事”模块,结合百年党史讲述国旗诞生的历程和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国旗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聚焦情感出发,依托《形势与政策》课,探讨国旗在当代社会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深入理解国旗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沉浸式理论课堂。在理论模块建构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创新两大教学场景。一是数字赋能的混合式教学场景。通过开发“国旗文化数字课程包”,整合3D建模的国旗知识图谱、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再现的开国大典历史场景,设计“我与国旗合个影”等H5互动程序,实现理论学习与数字体验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科技赋能的学习环境中深化对国旗文化的理解。二是职教特色的项目化教学场景。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群特点,开发“国旗+专业”融合的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研发“国旗教育基地研学路线”,将红色景点与国旗文化有机串联;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制作“国旗的故事”数字化资源包,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国旗的故事,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渗透。
社会实践维度:以具身体验激活“情感共鸣”
理论认知是国旗文化教育的起点,但要将国旗符号转化为精神信仰、将爱国情感沉淀为行动自觉,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的“具身化”过程,方能实现认知升华。第一,以升旗仪式的庄重感凝聚爱国情怀。作为国旗文化最直接的实践载体,升旗仪式通过标准化流程设计与情感化内容植入,能引发敬畏感,并促进集体情感共鸣。例如,常态化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国旗下的微党课”等活动,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身边的先进典型走进校园,以亲身经历讲述国旗背后的奋斗故事,使国旗突破“平面符号”的局限,升华为承载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图腾,在青年学子心中种下“与祖国同频、与时代同行”的信仰种子。第二,以志愿服务的躬身实践凝聚责任担当。志愿服务作为连接个人与集体的实践纽带,是将国旗文化认知转化为社会责任行动的有效路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大型赛会服务等公益实践,使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在此过程中,国旗超越符号表征,成为行动的指引和精神的灯塔。第三,以红色教育基地的沉浸式体验传承红色基因。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老区等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国旗文化基因,是开展爱国教育的鲜活教材。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近距离观摩革命文物、聆听历史讲解、观看纪实影像、参与情景模拟等沉浸式体验,使其身临其境地体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将爱国情感转化为传承红色精神、接续奋斗的行动自觉。
校园文化维度:以环境浸润深化“精神涵养”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载体,校园文化通过空间布局和文化活动将国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肌理,形成“时时可见、处处可感、人人可传”的精神浸润场域。第一,打造国旗文化磁场,营造育人环境。在实体空间设立“国旗广场”作为精神地标,配置LED国旗知识互动屏与历史事件浮雕墙;在教学区打造“国旗文化长廊”,展示开国大典影像、奥运赛场护旗故事;在宿舍区设立“国旗角”互动区,放置电子屏播放天安门升旗实况,形成可视化教育载体。第二,构建国旗主题场域,强化精神浸润。以系统化主题活动深化学生认知,开展“国旗文化周”“国旗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创作相关诗歌、短视频、文创产品;同时,拓展新媒体平台教育维度,开发校园国旗文化主题网站,设置国旗知识科普、爱国故事分享等板块,并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定期推送优质内容,使青年学子在耳濡目染中筑牢信仰之基,将国旗所承载的爱国精神内化为成长成才的行动自觉。
结 语
将国旗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三个维度,构建了“理论认知—实践体验—文化浸润”的育人闭环。课堂教学夯实法理与历史根基,社会实践激活情感共鸣与责任担当,校园文化形成全天候精神浸润场域。这一融合既破解了“05 后”对国旗文化的认知浅表化问题,更以国旗为精神纽带,将红色基因、法治意识与职业素养熔铸为青年学子的成长底色,为培育兼具爱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新时代工匠提供了思政教育创新范式,让国旗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在高职校园中焕发出时代活力。
本文系广西高校国防教育学会2024年国防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国旗文化弘扬途径研究(GFYB2024-08); 2025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广西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2025KY148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