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的面孔正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领域,其中在“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方面,入围第四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的民营企业占比便超过了70%。“我们落实‘非禁即入’要求,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沈剑荣举例说,“今年1-7月,水电气热生产供应业领域民间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84.9%的高基数上,增速仍达到36.8%。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储能等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的开发,明确我省今后开发的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民营资本份额不少于10%。我们还建立了常态化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依托江苏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今年以来已推介项目370多个,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为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提供投资机会。”
不仅是民营经济,在江苏,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都被有效激发——连续五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全省经营主体总数达1461万户;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1650万件,15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经验做法;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主体保持“清零”……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同样离不开改革。今年以来,江苏开展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出台《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以开放之姿抢抓共赢机遇
开放是江苏鲜明的底色。今年以来,外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不断加大,作为开放大省,如何打好应对工作主动仗?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给出的答案。对此,江苏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江苏中亚中心升级为国家级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连云港-徐州集结中心成功入选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制度型开放也迎来新进展。8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标志着这一领域迎来了系统集成改革的重磅政策支持。“我们以制度型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创新。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先后制定实施两批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政策举措,累计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说。
作为全国外贸大市,苏州如何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扛起服务全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我们把‘稳外贸’作为‘三稳’工作之首,出台稳外贸稳就业、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等政策举措。深入开展‘全球行’‘百团千企出海’行动,千方百计争订单、拓市场。不断优化跨境电商多元产业生态,推动跨境电商跨越发展。”顾海东说。
“下一步,我们将更大力度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把支持企业开拓东盟、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作为重中之重,将相应展会比例提高到六成以上;更大力度深化双向投资,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同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更大力度推进系统集成创新,抓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18条政策、服务业扩大开放南京和苏州试点、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落地,推动早出多出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倪海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