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雍正年间吉林地区棉花试种始末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T02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封建统治者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意识到男耕女织、衣食温饱的重要性,清代统治者也不例外。入关伊始,他们就接受了汉族先进的农耕文化,奖励耕织,劝课农桑。康熙皇帝于《木棉赋》中写道:“木棉之为利,于人溥矣。衣被御寒,实有赖焉。夫既纺以为布,复擘以为絖。卒岁之谋,出之陇亩,功不在五谷之下。”康熙皇帝作为封建帝王,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棉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衣被原料。棉花纤维可以用来织布,其价格低廉,经久耐用,受到了各阶层的欢迎。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一样重要。雍正皇帝在《圣谕广训》中也提出:“植麻种棉,或绩或纺,衣之所出不同,其事与树桑一也。愿吾民尽力农桑。”

宁古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清初吉林边民,还处于半游牧状态,不重视耕作。其气候寒冷,不能植棉。御寒衣物以麻、皮裘居多。管子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针对北地不能产棉,民众缺乏棉布、棉衣的窘境,雍正皇帝用六年的时间,两次派员,在吉林地区试种棉花。《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一史馆满文处翻译的五篇奏折,完整地记录了其始末。

雍正七年,常德时任吉林将军。雍正下旨,命其“携带棉籽在吉林试种二年,令彼处妇女学习织布”。常德试种,结果并不理想。吉林各地所种的棉花,两年间都在结棉蕊之前赶上霜冻,产出颇少。雍正皇帝对此非常宽容,降旨常德:“既然吉林乌拉地方仍可种棉花,再试播一年。”对于棉花试种遭遇霜冻减产,也只是在朱批中叮嘱一句,“再赶上一年之际早些少种试验,作为事谨慎办理。”

雍正如此耐心,有两大原因。其一,棉花的种植条件及吉林的具体情况。棉花产自印度,属于热带经济作物。由于来源于南亚,棉花种植对日照、温度、降水等的要求,都比较高。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腹地。整个省,全年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差是35摄氏度到42摄氏度,全天最高平均气温与最低平均气温差为10摄氏度到14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一年中,从霜冻结束到霜冻开始,大概间隔100天到160天。全省光能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小时到3016小时。由此可见,除去自然灾害多发的年份,吉林的日照、温度、降水条件均能满足棉花生长需要。其二,棉花的经济价值。早在元代,《王祯农书》中就强调,棉花“不茧而絮,虽曰南产,言其适用,则北方多寒,或茧纩不足而裘褐之费,此最省便。”吉林气候寒冷,而棉布便于染色,易于纺织,贴身保暖,能满足东北军民的基本需求,棉花的经济价值不言而喻。在新衣被原料出现之前,棉花依旧是不可替代的服用材料。

雍正十年,棉花试种的重任交到了新任吉林将军杜赉手中。他于九月初十日奉旨,“明年春季动拨钱粮,再多试种些。吉林地方降霜虽早,于日照避风暖和处较早播种则可收获也。倘春季雨水缺少,引水灌溉则无碍。”杜赉被委以重任,反应迅速,“择选日照避风暖和处播种七亩田,收棉百余斤。”杜赉依照圣意,选择了向阳、避风、温度高的地方种了十亩试验田,成活七亩。三月播种的棉种,因天寒地冻没有萌发,四月播种的棉花,虽然遭受了几次霜冻,到农历九月依然收获了一百多斤。按照种植规律,温度越低的地区,种出的棉花成熟期越长。杜赉从农历四月试种,至农历九月收获,差不多155天。这次试种,棉花的产量并不高,但方法得当,步骤科学,符合棉花的生长规律,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杜赉将试种出产的棉花进献给皇上,并“乞请再种一年,较此又多试种些。”对试种一事,雍正皇帝有很高的期待,欣然用朱笔批道:“此一事留心,勤勉试种,倘能成功,为大好事也。”

吉林将军杜赉在雍正皇帝的激励下,于雍正十二年“又择选宜种棉花之良田十亩,共十七亩田分为三段,及时播种。”产棉六百二十多斤。此次试种效果良好,雍正皇帝十分开心,御笔亲批:“好。来年再略加试种,作为事敬谨播种。”杜赉不敢懈怠,又于雍正十三年“增加八亩,共种棉花二十五亩。”这一年,风调雨顺,棉花长势喜人,比上年结的棉蕊还多。吉林地区棉花试种,形势大好。雍正皇帝在奏折中鼓励道:“再播种一试,著精心播种。”

当棉花试种在吉林地区一切向好之时,当年八月雍正驾崩。乾隆皇帝对试种一事,则颇为不满。杜赉这几年在吉林试种棉花二十五亩,仅仅收获九百多斤棉花。收成的好坏,也汇报得不清不楚。他责令杜赉“查明吉林乌拉地方如此播种棉花,是否获益等处,倘若有益,再扩大试种一年,倘无裨益,则停止试种。”杜赉在揣度了皇帝的心思之后,上折回奏:棉花种植,乃先帝所托,北方边民确实受益。但官方提倡了六年多的棉花种植,却没有老百姓和军人效仿。吉林地区,气候环境恶劣,虽然尽心耕种,但收效甚微,也没能带动当地军民。况且这些年,和棉花试种所花的钱、所动用的人力相比,收益实在是微乎其微。因此,还是恳请皇上停止耕种。吉林地区棉花试种遂戛然而止。

雍正年间吉林地区棉花试种虽草草收场,却为道光年间吉林将军富俊奉旨在双城堡屯田期间的棉花试种提供了范本,为棉花种植在东北的推广创造了可能性,也将吉林棉花种植的最早时间从道光元年提前到雍正七年,打破了学术界一直认为的富俊种棉“是吉林试验植棉的最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