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公共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T02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公共管理作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效能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视角,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其次分别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的路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农民主体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公共管理优化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公共管理;新要求;优化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农村公共管理不仅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还是连接政府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桥梁。然而,现行的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存在服务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参与机制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对农村公共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管理的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要求公共管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非单纯的数量扩张。其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地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再次,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最后,鼓励创新和社会参与,要求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些新要求为农村公共管理的优化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二、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公共管理优化策略

(一)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应采取多元化策略。首先,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作为资金保障重点。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石,医疗关乎农民的健康福祉,充足的资金则能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升医疗水平。其次,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通过公私合作模式等方式,让社会资本与政府优势互补,拓宽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注入更多资金与活力。再次,应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明确公共服务项目的预期目标,从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考核,确保项目实施效果达到预期,避免资源浪费。最后,应大力推广信息化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办理线上化,提高服务效率,打破地域限制,扩大服务覆盖面,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的路径

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首先,作为相关部门应重视加强法治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各级组织、部门及人员的权责边界,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规范行政行为,确保农村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可推动村民自治实践,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增强基层的民主决策能力,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村庄重大事务的决策中来。同时,还应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提升监督能力,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后,可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协商机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凭借其专业优势,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吸纳村民代表反映的民意诉求。由此,通过多方携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为有效解决此问题,首先要制定长远规划,立足农村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科学布局交通网络,让村与村、村与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便捷;合理规划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灌溉与生活用水;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为农村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其次,在资金投入方面,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与资金保障的关键作用,同时引导地方政府积极作为,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最后,要注重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基础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此外,还应逐步推进数字化改造升级,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农村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四)激发农民主体性

激发农民主体性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关键在于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首先,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等各类文化课程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让他们有能力、有底气参与乡村发展。其次,应搭建村民议事会、乡村发展论坛等多元平台,让农民有机会深度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贴合农村实际。最后,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乡村发展作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金、农资等物质奖励;或进行颁发证书、授予称号等荣誉表彰,从而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受益者。

结 语

综上可知,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公共管理应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激发农民主体性等多种举措有效应对新要求,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宇翔《新农村经济建设中优化公共管理的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5,36(04):35-37。

[2]郭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 (1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