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军休人员党性教育创新路径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T06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引 言

党性教育是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对强化军休干部政治本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军休人员党性教育面临高龄化加剧、教育方式单一、数字鸿沟显著等挑战。本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军休所实践为例,提出“政治引领—载体创新—数字赋能—作用发挥”四位一体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三级联动”学习机制强化理论武装;打造期刊、宣讲、文化活动等多元载体;开发适老化数字平台破解参与壁垒;搭建“银发先锋”实践平台促进价值再塑。实践表明,该路径显著提升了教育参与率与实效性,为新时代军休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军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奉献了青春与热血。退休后,对其开展党性教育,不仅关乎“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政治本色的传承,更是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一环。随着时间推移,军休干部群体呈现“双高”(高龄、高发病率)特征。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军休所为例,截至2025年6月,8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18.3%,独居、异地居住者占比23%。传统集中式、单一化的党性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如何创新路径、提升效果,成为新时代军休服务管理的紧迫课题。深入研究军休人员党性教育创新路径,对推动军休服务高质量发展、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既能增强军休干部的政治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又能通过创新方式传递党的理论,为其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思想动力。

一、军休人员党性教育现状与挑战

(一)现实困境

1.教育供给与需求错位

内容同质化:理论学习多聚焦于政策宣读,缺乏与军休干部革命经历的结合,内容空洞抽象,难以引起共鸣。方式单一化:2024年滨海新区调研显示,78%的党性教育仍采用传统的讲座形式,对行动不便者覆盖不足,且单向灌输缺乏互动,难以调动积极性。参与率下滑:2023年集中学习参与率仅65%,较2018年下降21个百分点,与军休干部身体状况、兴趣偏好等因素相关。

2.数字鸿沟加剧边缘化

线上教育参与难:70岁以上军休干部智能手机使用率不足40%,线上平台操作复杂,部分人因“学习视频打不开”等问题被边缘化。

异地党员管理难:异地居住者因技术障碍面临“组织失联”,无法及时参与线上组织生活,影响党性修养提升与党组织管理。

3.作用发挥机制缺位

部分单位将党性教育窄化为“被动接受”,忽视军休干部“讲述者”“传承者”的角色价值,导致其参与内生动力不足,认为教育与自身价值实现无关。

(二)深层原因分析

1.组织体系断层:基层党组织对高龄、流动党员的管理精细化不足,未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导致组织生活参与难度大。

2.资源整合薄弱:政府、社区、社会力量协同不足,教育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载体创新滞后,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3.激励措施缺失:缺乏将党性教育与军休干部老有所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未充分对接其发挥价值的需求,难以调动积极性。

二、创新路径构建:滨海新区的实践范式

(一)政治引领:构建“三级联动”学习机制

1.党委统筹强根基:建立“第一议题”制度,组织主题活动,如参观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让军休干部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地方的实践,增强政策认同感。

2.支部创新增活力:推行“分类教育法”,针对性开展教育

健康常住型:每月组织“红色读书会”,结合《长津湖》等军事影视研讨,深化历史认知。年迈关怀型:开展“床头微党课”,配送大字版资料和音频播放器,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讲解政策。异地流动型:建立“云端党支部”,通过视频会议让异地干部同步参与组织生活,分享学习与生活心得。

3. 党小组渗透到末梢:39个党小组实施“1+N”联系制,由1名骨干党员帮扶N名高龄党员,解决学习与生活难题,确保教育全覆盖。

(二)载体创新:打造多元教育矩阵

1.期刊铸魂。创办内部月刊《军休生活》,设“党建前沿”“老兵故事”等栏目,年均刊发军休干部稿件400余篇,不断激发军休干部的创作热情,使其成为红色基因有效传承平台。

2.宣讲浸润。组建“银发先锋”宣讲团,开发“定制化”课程:面向中小学生的《从长征精神看初心使命》,唐洪鑫教授进校园宣讲400场,播撒红色种子;面向部队官兵的《南海维权中的党性担当》,退休舰长齐云波结合经历增强官兵使命感;面向社区党员的《改革开放中的军人本色》,通过“板凳课堂”促进军民融合。

3.文化滋养。文体赛事融合党史:连续十二届“军休杯”赛事中,书画摄影展、红歌赛等融入党史元素,强化党性修养。情景体验剧:深情演绎双拥歌曲《暖暖的光》,展现“军民鱼水情”。

(三)数字赋能:破解“双高”群体参与壁垒

1.平台适老化改造:开发“智慧军休”App,设语音导航(如“小休同学,读二十大报告要点”)和一键呼叫系统,解决操作与技术难题。App使用率从32%升至80%,获评工信部“适老化改造优秀案例”。

2.云端教育新生态:建立线上资源库,含5分钟微党课《党章故事》等短视频,适合碎片化学习;开设直播课堂,如医生党员讲解“老年病防治与党性修养”,异地党员通过人脸识别参与,线上组织生活签到率达92%。

(四)作用发挥:构建“教育—实践”转化闭环

1.“德资双助”践行初心:天津市滨海新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关工委,组织老干部捐款,连续17年爱心助学,捐款近百万元资助青海黄南州藏族学生40余人;退休军休干部张贺东带领绿化荒山500亩,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2.基层治理显担当:推行“军休党员进社区”行动,邀请军休党员担任业委会顾问,调解物业纠纷,化解小区矛盾;组建“老兵巡逻队”参与平安建设,2024年化解邻里矛盾120余起,获社区锦旗18面,提升治理水平。

三、实践成效与启示

(一)创新成果

1. 教育效能显著提升:集中学习参与率回升至89%,异地党员联系率100%;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中,军休干部撰写心得体会500余篇,创历史新高。

2.社会影响力扩大:“银发先锋”宣讲团获广泛好评,军休干部参与基层治理、公益活动的行为提升了群体形象,弘扬正能量。

3.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智慧军休”App破解数字壁垒,线上资源库满足多样化需求,异地党员“组织失联”问题有效解决。

(二)实践启示

1.坚持政治引领是根本:“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党性教育方向,强化军休干部政治本色。

2.创新载体是关键:多元教育矩阵结合军休干部经历,增强教育针对性与吸引力。

3.数字赋能是趋势:适老化平台与线上资源库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教育覆盖面。

4.作用发挥是目标:“教育—实践”闭环引导军休干部践行初心,实现价值再塑。

(三)存在的不足

在资源整合中,政府、社区、社会力量协同不足,需加强整合多方力量;激励机制不完善,对军休干部的激励作用有限,需完善相应的激励标准;部分军休干部对数字技术接受度低,需加强培训。

结 语

军休人员党性教育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滨海新区军休所通过“政治引领—载体创新—数字赋能—作用发挥”四位一体路径,有效破解当前困境,提升教育实效。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路径,加强资源整合与激励机制建设,引导军休干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