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强化纪检监督,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T04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岛红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夏永平

引 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其健康发展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随着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纪检工作正经历从传统监督向智慧监督、从单一反腐向综合治理的历史性转型。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结合制度融合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探讨纪检工作如何通过深化制度创新与智能化升级,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

一、制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国企监督治理体系

国企纪检工作已从单一的反腐工具升级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需通过制度融合实现监督效能的系统性提升。

(一)深化派驻体制改革,破解“监督虚化”难题

针对“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导致的纪委书记角色冲突,可从优化派驻机制方面着手。成功的案例有中国五矿集团,通过推行“上提一级”派驻模式,将子企业纪检组改由集团纪委直管,办案效率提升40%。此举打破同级监督困境,实现“垂直管理、权威独立”的监督架构,确保纪检权独立行使[1]。

(二)构建“纪监审协同”机制,打通数据孤岛

数据壁垒是制约监督效能的核心瓶颈。据王晋莎[2]研究,国企平均拥有12.7个独立信息系统,但数据互通率不足30%。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家电网开发“纪审协同平台”,实现审计问题4小时内自动推送纪检部门,2023年协同线索发现量增长215%。该模式以制度刚性要求财务、采购、人力等系统接口标准化,推动全域数据融合。

(三)创新境外监督体系,填补跨境监管盲区

针对境外资产监管难题,中石油首创“境外廉洁飞地”模式:在海外机构设立直属总部的纪检监察员,建立跨境数据安全通道,推动境外违规事件下降58%。该机制将ISO37001国际反腐败标准嵌入海外业务流程,同步提升合规性与国际信誉(如中国交建海外投诉率降62%,获世界银行A级评价)。

通过派驻直管、跨部门协同、跨境联动三重机制,达到制度融合,将纪检监察深度植入公司治理框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闭环体系。

二、智慧赋能:科技重构国企监督新范式

数字技术正重塑纪检工作逻辑,推动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治理”跃升。

(一)建设一体化智慧监督平台

中国移动打造“智慧纪检系统”,整合ERP、财务、人力等31省分公司数据,实现异常交易识别准确率92%。此类平台以“国资云”为基座[3],构建“监管云+企业应用云”双架构。

监管云:聚焦财务、产权、投资等10大模块,设置智能预警指标(如重大财务调整偏差率、生存极限值)。

企业应用云:支撑业财一体化,实时采集采购、招投标等业务数据,自动比对合规红线。

(二)AI大模型赋能全流程监督

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如DeepSeek-R1)已在三大场景落地[4]。

智能预警:多模态融合分析廉政档案、舆情、消费记录,精准识别利益输送线索;如某省“政治生态评估系统”通过147项指标预测廉洁风险,2024年对23家预警单位启动监督谈话。

辅助办案:NLP解析招投标文件,自动识别围标串标关键词;知识图谱构建“人员—企业—资金”关联网络,穿透式追踪腐败链条。

管理增效:自动生成案件初核方案、会议纪要,压缩事务性工作时耗;区块链存证雄安工程项目,实现投标、评标全程上链,投诉量降76%。

(三)构建“制度—技术”双维规范体系

科技赋能需与法治化并进,防范权力扩张与技术风险。

数据治理:建立廉政数据分级分类机制,区分一般数据(工作履历)与敏感数据(亲属从业信息),严格限定采集范围;赋予监察对象“删除权”,对算法误判的轻微违规信息及时清除[5]。

算法透明:要求模型设计者向纪检监察机关公开算法框架,向监督对象说明风险判定逻辑;设立技术审查委员会,评估算法歧视与数据偏见。

责任追溯:区分技术故障与人为过失:数据预警阶段归责开发者,立案调查阶段追究办案人员滥用技术责任。

科技赋能内核:以“数据驱动+AI研判”实现监督前置化、精准化,通过“制度锚定技术”规避权力越界。

三、结论:迈向智慧监督新境界

国企纪检工作的未来,体现在价值层面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融合,以党内监督主导多元协同;体现在制度层面上,是将纪检监察深度嵌入公司治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是以国资云平台为底座,AI大模型为引擎,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反馈”智能闭环。

通过制度融合夯实监督根基,依托科技赋能突破效能瓶颈,为国企高质量发展筑牢纪律长城,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企力量。

参考文献:

[1]连光阳.纪检监察嵌入公司治理的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2025(2).

[2]王晋莎.国企数据孤岛对监督效能的影响实证分析[R].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25.

[3]陈威,范丽沙,兰春梅.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平台构建与运用[J].会计之友,2025(13).

[4]唐成余.从技术嵌入到制度协同:纪检监察行业大模型的应用与规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5(3).

[5]喻少如,鲜翰林.智慧纪检监察:内涵要义、逻辑理路与规范进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