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关于推动济宁市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潜力的路径分析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T03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济宁市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儒家文化资源,济宁市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致力于将儒家文化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济宁市文旅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济宁市始终秉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济宁市精心打造了包括孔孟文化修身之旅、国学经典研学之旅、拜圣习武体验之旅在内的9大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体验。这些线路不仅展现了济宁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同时,济宁市通过举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前来参与,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济宁市还依托儒家文化的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升了济宁市在国际文化旅游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5年“五一”假期,济宁市24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29.92万人次,同比增长12.73%;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1.90%,展现出济宁市文旅市场的蓬勃生机。

二、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潜力面临的困境

(一)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济宁市拥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但部分文化资源尚未充分转化为旅游产品,导致开发效率较低,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文化IP体系。此外,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较为单一,多以传统观光为主,缺乏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体验项目。尽管济宁市通过“尼山圣境”等项目尝试融合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但沿线旅游功能服务设施仍显薄弱,限制了儒家文化在文旅产业中的深度转化,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市场竞争激烈

济宁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泰安、枣庄、徐州等周边城市在文化资源上存在直接竞争。泰安以“五岳之首”泰山为核心资源,枣庄以红色旅游和台儿庄古城为特色,徐州则依托两汉文化形成差异化定位,这种区域间的文化资源争夺,使得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未能有效突出自身优势。此外,济宁市文旅企业多为中小型旅行社,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高附加值的研学、康养等新兴业态。

(三)消费升级瓶颈

随着文旅市场的不断发展,游客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但济宁市在夜间经济、数字赋能等新兴业态的开发上尚未完全激活。尽管通过“文化+科技”的模式推动了XR沉浸式剧场、数字衍生品等创新项目,但整体消费场景仍以传统观光为主,夜间经济活跃度不足,难以满足游客对“微度假、慢休闲”的需求。与此同时,济宁市在研学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虽有创新尝试,但尚未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链,难以支撑文旅消费的持续增长。

三、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潜力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文化资源开发,打造多元体验项目

济宁市需突破传统观光模式,推动文化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依托儒家文化优势,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如在“鲁源村”“尼山圣境”等场景应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全年龄段研学和实景演出,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梳理运河、水浒等文化IP,开发智能Vlog、AI导游等“文化+科技”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此外,推动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非遗工坊等项目,形成“文化+创意+商业”闭环生态。优化旅游功能服务设施,提升文化道等重要线路的服务质量,打造综合性旅游区域。济宁市应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资源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变。

(二)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打造区域文旅品牌矩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济宁应突出“孔孟之乡”核心定位,一是聚焦“儒家文化+”主题,通过精准营销强化国际影响力,如依托孔子学院拓展日韩市场,联合大运河城市联盟深耕入境游。二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如与微山湖、梁山等景区联动,构建“景城一体”旅游圈,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分散单一景区的承载压力。此外,优化文旅企业结构,扶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文旅企业,推动文旅产业从传统观光向研学、康养、夜间经济等新兴业态转型升级。

(三)激活新兴业态,推动消费升级

一方面,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文化活动和消费场景,如夜间灯光秀、文化夜市、夜间实景演出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夜间经济活跃度。另一方面,加强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推广“一码通游”系统,实现票务、导览、交通等服务智能化,提升游客的便捷度。同时,推动研学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品牌,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链。此外,推动文旅与消费场景融合,如举办音乐节、明星演唱会,开发文创“潮品”模式,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未来,济宁市将持续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文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济宁市政德教育系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ZDXTKT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