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近日,一波突破性上涨行情席卷A股。8月14日,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8月18日,A股市值早盘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出历史新高;8月19日,沪指报收3766.21点,创十年新高。
每一次跃升都在点燃投资者热情,市场有望步入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新阶段。“这轮牛市可能会延续两三年的时间,真正实现广大投资者期待的慢牛、长牛行情,而非快牛、疯牛行情。”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各路资金正加速入场,给后市带来更多上行机会。
A股“慢牛”行情已确立
8月以来,A股市场以突破性行情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收盘,8月以来有4600多只个股实现上涨,占比超八成。其中,涨幅超过30%的,有240多家上市公司;涨幅超过50%的,约70家上市公司;有6家公司月内涨幅实现了翻倍,收益率最高可达194.39%。
8月20日,A股主要指数再度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04%,收报3766.21点;深证成指涨0.89%,收报11926.74点;创业板指涨0.23%,收报2607.65点;科创50指数涨3.23%,收报1148.15点。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接近3700只,逾百股涨停。芯片股午后爆发,寒武纪再创历史新高;白酒等消费股展开反弹,酒鬼酒2连板;消费电子概念股表现活跃,安洁科技等涨停。
兴业证券指出,当前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即便指数创了新高,但大多数行业拥挤度仍在中等区间,市场没有整体性过热,最多只是局部过热,并且仍有一些板块处在拥挤度较低的位置。有股市分析人士认为,“慢牛”行情已确立:“从大盘日级别走势图看,各均线均为上涨趋势,且均线为完美的多头排列,K线在五日均线的支撑下缓步上涨,这样的走势稳且远。”
本轮牛市还出现了标志性时刻,8月18日10时34分,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这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有证券从业人士直言,越过100万亿元“龙门”,预示着A股从“周期性市场”向“长期配置价值市场”转型。“百万亿市值是A股成熟化的里程碑,”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但长期上升通道需盈利增长与制度优化双轮驱动,当前更应关注质量提升,如注册制改革优化资产供给、中长线资金占比提高降低波动性。”
十年新高,风从何处起?
不断见证历史之际,投资者的目光开始关注此轮行情背后的“推手”,这将决定行情的见顶压力和可持续性。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不同经营主体共同作用推动了本轮牛市:“外资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以及资本市场开放红利的判断,持续流入,偏好大盘蓝筹股,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内资机构凭借专业研究能力,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业绩优良的个股,引领市场投资方向;散户热情高涨,入场资金增多,为市场提供了活跃的交易氛围,但投资行为相对分散。”
两融余额的持续攀升同样成为行情走强的重要推手。截至8月5日收盘,A股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在之后的8月5日至20日,始终没有出现回调情况,截至8月20日收盘,该数据站岗2.1万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2.32%。富国基金表示,杠杆资金驱动市场维持火热态势,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后仍保持上行态势,显示市场交易活跃度仍在边际抬升。
除两融资金推动外,居民“存款搬家”现象也有所体现——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表明部分储蓄资金或通过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资本市场。
多项经济政策的落地为本轮牛市提供了最直接的驱动力。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从货币政策工具优化,到险企股票投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规则完善,诸多政策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政策暖意传导至市场,投资者预期逐步改善,两融余额攀升便是市场用资金投票,对政策组合拳的积极回应,促使资金由观望转为积极入场。
坚持“核心+卫星”策略
展望后市,行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如果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政策保持稳定支持,市场情绪乐观,行情可能继续震荡上行;但如果出现国际形势恶化、国内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等不利因素,行情可能面临调整。袁帅建议投资者可以积极关注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调整、外围市场走势等信号,以此判断市场走势。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新“国九条”发布后,上市公司分红提升,从股利折现率来看,权益市值或仍有上行空间。基于估值水平、股债性价比及政策环境综合判断,当前A股长期可投资性依然突出。
有证券投资顾问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下,仍有更多的场外资金愿意高位进场,但当没有更多新资金涌入时,股市可能会短期见顶,甚至整个盘面彻底见底。不过,目前的盘面趋势依旧向上,还未到彻底见底的时候,在操作上,投资者要有逃顶意识。
站在当前的新高点位,投资者如何平衡“顺势而为”与“风险控制”?
武泽伟建议,普通投资者应坚持“趋势跟随+纪律止损”原则。顺势而为需聚焦主线,避免追涨边缘题材;仓位管理上建议保留机动资金,单一个股持仓设置回撤阈值。当前时点更宜采取“核心+卫星”策略:核心仓位配置指数ETF或低估值蓝筹,分享市场β收益;卫星仓位参与产业趋势明确的科技成长品种,但需严格执行止盈。武泽伟强调:“忌盲目杠杆,留足风险应对空间。”
承珞资本合伙人徐泯穗认为,AI、创新药、非银等确有业绩支持的板块有望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同时,稳定分红类公司有望获得储蓄搬家长期的流入。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相关领域。杨德龙建议,在慢牛、长牛行情下,投资者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基本面,坚持价值投资,通过配置优质股票和基金来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