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 实习生 傅 敏
烈日炎炎,江苏各地暑热仍在持续。午后的南京羊山公园一角,阳光透过树木洒下斑驳光影,溪水潺潺声中混着孩童的嬉笑与水枪喷射的“滋滋”声;身穿防晒服的家长们在追逐打闹的孩子身后亦步亦趋;一些家庭将桌椅移至溪水中央,将瓜果、饮料尽数投入溪流之中,尽享“天然冰箱”带来的清凉……高温之下,这样的场景在江苏频繁上演。溯溪这项曾经小众的户外运动,正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玩出亲水新热潮
“我家娃4岁多,穿着溯溪鞋在水里踩水、捞虾、玩水枪,根本停不下来。”南京宝妈李文敏带着女儿穿梭在羊山湖公园的小溪中,手中的橙色小水桶里几只刚抓来的小虾不停游动。“比起人挤人的水上乐园,这种野趣小溪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如今,打开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溯溪”,获得的搜索结果和内容根本刷不完,一条条低难度、易入门的溯溪线路推荐层出不穷,一篇篇带有“苏浙沪2h直达”“避暑天花板”“亲子友好”等鲜明标签的玩水记录彰显着惬意。不少博主还贴心地附上交通导航、停车建议、装备清单甚至“防踩雷”提示,形成一套完整的“攻略闭环”。也正因如此,原本小众的户外运动被“大众化”“休闲化”,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亲水盛宴,无论是亲子家庭、年轻群体还是户外爱好者,都能在溯溪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在南京,原生态溯溪点——小蓝溪景区今年夏天游客比去年增长30%。景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冯丹丹告诉记者,今年景区在设施和服务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完善了休息区等基础设施,推出了摸鱼捉虾等亲子项目,还提供了138元包含咖啡饮料、捕鱼工具等两人游的团购优惠。
在连云港,渔湾景区自今年7月推出全省首个“溯溪飞拉达”项目以来,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项目将攀岩、溯溪、探险完美结合,设计了趣玩线、探险线以及飞檐线三种路线,不仅成功吸引寻求新鲜体验的年轻游客,还满足了家庭游客对于多样化旅游产品的需求。“A线拿下,肾上腺素飙升,感觉好极了。”不久前,南京游客刘女士专程前往连云港,体验了一把惊险与刺激。在成功挑战该项目趣玩线后,她还获得了一张特别的“荣誉证书”。“根据证书上的记录,挑战成功的‘勇士’已经超过2000了。期待另外两条线路也早日开通,我一定再来,上新名次。”
在无锡,宜兴洑溪涧桥凭借“野生感”的溯溪体验同样火爆出圈。“这里有1万人来洗脚。”游客的一句打趣道出了这里的热度。面对激增的游客,洑西村启动应急方案,不仅强化了交通疏导,还在上下游多处增设了安全警示牌,明确标注“水深危险”“禁止戏水”,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
燃起链式新商机
溯溪热潮带火的不仅是景点,更像一根“引线”,点燃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商机。
装备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溯溪鞋精准切入“轻户外”兴起的场景,满足人们周末近郊徒步、涉水溯溪时对安全与舒适的实际需求,成为人们“脚上新宠”。唯品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平台溯溪鞋销量同比增长50%。天猫榜单也显示,8月21日当天,热销榜前三的溯溪鞋24小时销量均达三位数。除了溯溪鞋外,专业防水背包、速干衣、防晒服、防蚊用品等也成为溯溪“刚需”。“今年溯溪装备卖得特别火,我经常关注的商家今年也出了很多新的溯溪装备,这也是促使我今年安排了更多溯溪行程的原因之一。”户外博主毛语晴说,粉丝经常会私信询问溯溪点位置,今年接到的户外装备推广合作邀约明显增多。
旅游与乡村则借势“双向赋能”。在江苏不少景区、酒店的线上直播间,溯溪景点成为标配背景,溯溪项目也成为产品关键词。东方盐湖城一款住景区内客栈1晚+双人门票+溯溪玩水+NPC银票玩法的产品销量过千,无锡拈花湾客栈1晚+亲子门票的产品附赠月底前鹿鸣谷戏水项目每一轮上架都被快速抢空。
溯溪热潮,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密码。宜兴洑溪涧桥的道路两边,不少村民摆起小摊做起小买卖,有的售卖水枪、泳衣、拖鞋等玩水装备,有的则出售冰镇饮料、西瓜、冰棍等解暑食品,生意十分红火。“一天能卖出去几十把。”一名卖水枪的村民笑道,在他的摊位上,传统水枪、加特林水枪、烟花水枪、直管水枪等品类应有尽有。在宜兴乾元村,“悠岚见溪”民宿老板宗姣姣观察到,自从村里溯溪点免费开放后,周边十几家民宿都成了直接受益者。“今年夏天,客人中80%都是为溯溪而来。每周约五六十人,多为周末前来,亲子游为主,也有老年人来消暑。远一点的客人会住一晚,周边便利店、农产品摊点生意也变好了。”
淌出持久生命力
当溯溪的水花越溅越欢,“暗礁”也逐渐浮出水面:资源禀赋不均、基础设施薄弱、生态安全压力,正考验着江苏溯溪市场的可持续性。
自然资源依赖与体验“同质化”成首要痛点。并非所有溯溪点都优质,毛语晴就曾“踩坑”——“网上图片美如画,实地却是小水渠,水质差还挤满人,明显是被过度美化的信息误导”。她表示,整体来看,江苏溯溪点多依赖天然溪流,可玩项目较少,多是在浅水区玩水、打水枪、露营和朋友聚餐等。同时,由于水深不够,无法进行游泳、桨板等进阶活动,导致体验单一。此外,同一个景点因为维护跟不上,不同时间段的环境也可能大不一样。“下雨的时候可能水是黄的,晴朗的天气可能就是清的,因此很看缘分。”宗姣姣的客人评价虽好,但“没有特别设计的活动”也成了共同感受。她告诉记者,乾元村曾计划建水滑项目却未落地,“现在只能靠天然资源吸引客人,对比那些投入大、体验丰富的溯溪项目,竞争力不足。”
基础设施与管理的短板也较为突出。小蓝溪景区作为原生态溯溪点,面临着“各部门检查多、乡村文旅支持力度小”的困境。冯丹丹希望政府能在资金和管理上给予支持,完善厕所、停车、洗浴等设施。与此同时,我省一些乡村溯溪点甚至没有固定停车场,游客车辆乱停在路边,吃饭、充电成为难题;安全保障普遍缺失,溪底水藻、青苔易致滑倒,却鲜有溯溪点配备专业救援人员;野溪区域无警示标识。
从“跟风玩水”到“长效发展”,江苏溯溪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破局,还需“政府引导+借鉴经验+多方联动”。采访中,不少人提到“浙江湖州、莫干山的经验值得学习”,比如完善山脚卫生间、咖啡馆,修缮路线,增加遮阳设备,发展农家乐与商业综合体等,让游客有得玩、有得住、有得吃。具体而言,政府需加大资金与政策支持,如规范溯溪点资质审批,优先完善热门点位的停车、厕所、救援设施;景区与乡村可探索“生态+文化”融合,如开展自然文化体验馆、非遗代表性工艺品展示,打破体验同质化;加强内容监管,打击“过度美化”的虚假宣传,引导博主发布真实攻略等。唯有平衡“流量”与“质量”,兼顾“体验”与“保护”,才能让这股夏日清凉,真正成为文旅发展的长久“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