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解构“地方性”:空间传播如何重塑乡村旅游的未来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T04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北民族大学 石净与 恩施日报社 刘天嗣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力量。然而,伴随乡村旅游热潮而来的是乡村的“地方性”面临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景观、无处不在的商业化气息,以及“何为真实乡村”的争论困境。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宋艳丽教授撰写的《空间传播与乡村旅游社区地方性建构研究》一书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本书借鉴后现代地理学的空间理论,将列斐伏尔的“空间实践”理论与传播学视角对媒介化空间的洞察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对“地方性”动态生成的分析场域,有力论证了乡村旅游社区的“地方性”并非静态遗产,而是在物理空间、交往空间与媒介空间三重空间互动中持续生成的产物。本书的核心贡献在于揭示了这三个空间并非割裂存在,而是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共同编织成一个动态的地方性建构网络。物理空间为交往和媒介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交往互动为物理空间赋予了意义,并为媒介传播提供内容;媒介传播则放大、过滤或重构前两者的体验,反作用于人们对地方的认知与实践。

本书清晰呈现了“空间”与“传播”的双向塑造关系,这种双向分析为传播学拓展了空间维度,也为地理学赋予了传播的动态视角,推动了跨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在旅游研究领域,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影响论”范式,将旅游本身视为一种复杂的“空间实践+传播实践”,游客、村民、开发者等所有参与者都是地方性的共同建构者。这种视角超越了简单的二元对立,转向对一个地方意义如何被多元主体共同“实践”出来的过程性探究。在社区传播领域,该研究将社区内部的传播活动置于旅游开发的权力、认同与市场语境中,探讨了在外部力量介入下,社区如何通过传播来维持、协商或重构其集体认同和文化边界,为理解现代乡村社区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维度。

为捕捉“地方性”的动态与多维特征,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颇具开创性的组合。全沉浸式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让研究者得以深入F村的日常生活肌理,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经验基础。而网络民族志的引入,敏锐地回应了数字时代的现实情境。通过分析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内容,作者清晰地展现了媒介如何将乡村景观和民俗文化编码为符号化的“地方标签”,并追踪这些线上表征如何影响线下行为。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填补了传统田野调查在分析媒介影响力方面的空白,使得研究结论更贴合当下乡村旅游社区的复杂图景。

在案例选择上,湖北恩施侗族乡村旅游社区(F村)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该社区既保留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底,又经历了旅游开发的显著冲击,这种情况让“地方性”的形成复杂化了,原来的老传统和商业开发带来的新变化相互碰撞,村民心里认同的家乡与游客所感受的乡村形象不同。再加上线下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线上的描述相互影响,这些纠结和互动正巧与本书的研究主题相契合。

除了深厚的学理价值和方法论价值,本书的实践意义尤为突出。它为身处转型期的民族地区乡村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平衡,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思想启示。“地方性”是一个需要被主动建构的未来工程,这意味着在乡村发展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复刻传统建筑或表演民俗,而应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转化为能与现代生活和市场需求对话的、有活力的文化体验。另外,该书的三维空间框架,直接对应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的三个关键领域。一是物理空间,应该避免过度开发和景观同质化;二是交往空间,应该促进主客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媒介空间,应该构建真实多元的乡村形象。对三者的统筹规划,是防止乡村在旅游热潮中走向“有景无文”空心化的根本路径。

宋艳丽教授的《空间传播与乡村旅游社区地方性建构研究》以其严谨的理论构建、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深刻的现实洞察,为我们理解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地方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认知地图。它以“空间—传播”整合框架为核心,成功实现了传播学、人文地理学与旅游学的理论嫁接,其学术原创性与实践启发性均值得高度肯定。当然,该书构建的“物理—交往—媒介”三维分析框架主要基于民族乡村旅游社区的案例,其在非民族地区、城市化程度更高的乡村的普适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未来的研究可以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拓展,比如将民族文化型社区与城郊休闲型社区进行对比,检验该框架在不同类型乡村中的解释力与适应性;对同一案例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探究“地方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化轨迹与驱动机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何介入“媒介空间”,并对地方性建构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部著作不仅是乡村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更是一份邀请。它邀请专家学者、规划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心乡村未来的人们,共同思考如何在飞速变迁的时代,为乡村找到一条既能拥抱现代,又能安放乡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翻开它,你将获得破译乡村旅游变迁底层逻辑的钥匙,并找到理解与行动的新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