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数字空间对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T04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空间成为重塑乡村话语体系和革新乡村治理手段的重要场域,本文基于数字空间的视角,分析其对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通过线上化明晰主体权责、深化“四治融合”实践和利用数据驱动技术,数字空间可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的党建引领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和平台治理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发展,我国乡村治理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革。传统乡村治理面临权责边界模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数字空间的产生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这标志着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卡斯特提出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强调空间的动态性,本文界定的数字空间正是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借助数字技术、信息网络而生成的虚拟空间,其实质是以技术为依托、平台为载体、社会交互为纽带。在此空间内,人们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无需身体在场,只需运用数字形式进行互动、创造和生产。数字空间给乡村治理带来了哪些影响,又如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本文将在探讨数字空间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基础上,从党建引领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和平台治理能力三个维度对数字空间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进行机制分析。

二、数字空间给乡村治理带来的变化

(一)重塑乡村话语体系

过去,乡村治理的话语体系主要由以传统道德为核心的宗族掌握。21世纪,借助数字空间对乡村治理的空间重构作用,村民们可以通过网络公共参与平台更便捷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乡村话语体系更加开放包容。

(二)革新乡村治理手段

乡村治理事务日趋复杂多元,传统的乡村治理手段已无法适应治理现实,而数字空间的全面嵌入,使乡村治理从经验式治理向精准化治理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乡村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数字空间对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机制分析

(一)线上化明晰主体权责,提升党建引领能力

首先,通过智慧党建系统对主体职责进行数字化公示,其中基层党委是领导核心力量,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意志、方针、政策。村党支部委员会负责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事项。村民委员会负责村民自治、矛盾纠纷调解等乡村内部公共事务。村民是乡村治理的基本主体,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其次,构建党务、村务、财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事务的责任主体和事务的处理流程明晰化,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保证每一项决策都有据可查。最后,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拓宽党群沟通渠道,将党员、村级干部和村民都纳入扁平化的沟通网络,减少信息传递的层级,提高信息传播速度,让党建引领真正植根在民意基础之上。

(二)深化“四治融合”实践,提升议事协商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数字空间推动了“三治”与“智治”的融合。第一,“智治”激活了“自治”的动力,乡村治理关键在于提升村民的主体性,通过“村民说事”“线上议事厅”等平台,村民能随时随地进行议题提议、投票表决、在线讨论等,这大大降低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门槛,激发了村民的自治热情。第二,“智治”提高了“法治”的广度和深度,借助数字空间搭建普法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村务群等,定期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并构建数字化监督平台,促使村民对村治事务实行监督权,推动议事协商主体多元化、平等化,协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协商结果公正化、有效化。第三,“智治”优化了“德治”的环境,数字化“德治”积分平台的建立,让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或遵守乡规民约的行为得以量化,并利用平台宣传好人好事,为村民议事协商打造良好的信任环境。

(三)利用数据驱动技术,提升平台治理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数字治理平台。一方面,乡村治理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平台支持线上办理,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软件办理业务,无需再跑到政务服务大厅排队等候,极大地提高了治理效率。另一方面,村民们可使用自媒体平台,如短视频平台的“随手拍一拍”功能,对乡村治理中的问题进行实时监督,或采用留言、评论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其次,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整合来自12345热线、网格员上报等数据,以及来自农业农村、公安、民政等不同部门的数据,及时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村庄的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等发展情况。并运用数据挖掘、风险预判等技术,推动乡村治理向主动响应型转变。如根据留守老人的健康数据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最后,通过平台实现事件处置的流程式闭环,主要包括智能派单、流程追踪、执行反馈和效果评价四个环节,如村民上报的环境问题,可通过问题识别,定位位置,再将事件包派发至网格员,并设置处理时限,处理之后得到村民满意度评分。

四、研究总结

数字空间重塑了乡村话语体系,革新了乡村治理手段,提升了乡村治理的党建引领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和平台治理能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仍会面临“数字形式主义”“数字鸿沟”、数据安全等问题,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数字空间真正为乡村振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