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企业家共绘融合发展新蓝图
日期:08-19
□江苏经济报记者 沈玉青
日前,2025两岸青年企业家菁英论坛暨两岸青年研学交流活动在江苏昆山举行。此次活动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主办,以“汇聚青创力 链就新未来”为主题,不仅吸引了450多名两岸青年企业家代表、台湾大学生等嘉宾参与,更是通过多元环节,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合作共赢的桥梁,成为展现两岸青年携手发展决心、共绘融合蓝图的生动缩影。
寄语青年,共促融合
活动现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从技术持续创新、AI技术赋能行业等方面作了分享。他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桥梁”,期待两岸青年携手打拼,开拓全球市场,赢得精彩未来。台企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则结合企业在大陆快速发展的经历,深刻剖析了AI对传统产业的全新赋能,拥抱AI就是拥抱未来。
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现场向两岸青年寄语。他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先辈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了伟大胜利。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两岸同胞要有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自信,要有联合起来、融合发展的自觉。“青年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也承载着两岸关系的未来。中华民族一定要兴旺,两岸青年一定要团结,做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希望两岸青年多交往、多交心、多交朋友。”郭金龙说。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对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实践感触颇深。他说,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同根,经济互补。当前,两岸青年身处百年未遇的巨变时代,但其中蕴藏的机遇也更大,有为青年要善于挖掘。刘兆玄还对来到现场的台湾大学生殷切地说道:“走出校门,挑战和困难肯定不会少,要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两岸企业家峰会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坚定信心,共享机遇
针对两岸青年的创业需求,现场举办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访谈。来自食品、电子信息、医疗等领域的6名两岸青年企业家,各自分享了创业成功的秘诀。他们认为,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大陆仍然是创业的“宝地”“首选地”,因为这里有庞大的市场、完备的供应链、良好的营商环境,希望两岸青年坚定信心,共同创新创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一名“台商二代”,黄冠华跟随父辈的步伐来到江苏发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优化全球产能,目前已构建覆盖亚、美、非三大洲的供应链网络。“两岸要各取所长,成就一场场‘天作之合’,借这个机会把两岸新的资源、新的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这种机缘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我们希望在这样的合作环境中创造更大的价值。”黄冠华说。
30多年前,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博翎的父亲来到大陆发展。从父亲的口中,徐博翎感受到大陆是一片蓬勃发展的热土。海外学成后,她便毫不犹豫选择来到这里,在苏州科技城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创立了心擎医疗。“我们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江苏有着良好的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发展。同时,政府也提供了有力的金融配套政策支持,在这样一块热土上,创业是非常有机会成功的。”徐博翎表示,在国外做一个新部件的开发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而在苏州3到7天就可以完成,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她常说,不出产业园,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想要的东西。
深化合作,共赢未来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企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活动现场,昆山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产业领域,面向两岸青年发布1500个实习就业招聘岗位。现场进行江苏省两岸青创基地与两岸青创项目入驻签约,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为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和台青创新创业,昆山专门设立了由台商共同出资的台商发展基金。为满足台企融资需要,昆山创新推出“昆台融”金融产品,专项用于支持台企发展等。
当天还举办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现代服务业”三场两岸青年企业家交流分享对接会,两岸青年企业家围绕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促进两岸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当前政府对科技创新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也慢慢趋于成熟,人工智能包括具身智能都在蓬勃发展,很多企业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全球一流的水平。”北京影智科技有限公司COO唐昊远表示,大陆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台湾的精密制造业等特色产业也发展迅速,此次论坛对两岸企业交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两岸同胞有机会加强合作,一起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神达昆山总经理吴顺煌已经扎根在大陆20多年,在他看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让两岸青年在共同的市场、共通的愿景中碰撞交融,才能“链”就一个共享繁荣的新未来。“对于台湾青年而言,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的地方。我们在昆山已经二三十年,算是老一辈,希望借助论坛这样的平台把经验传承给下一代,让更多台湾青年来到这边,继续扎根、发展、茁壮。”吴顺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