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探索”研讨会在宁举行
日期:08-18
本报讯(记者 王峻峰)8月15日,“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探索:地方样本与典型案例”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社、江苏华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协办。此次研讨会的宗旨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将于明年开启的“十五五”规划的新形势、新条件、新要求,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梳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地方实践与重要经验。
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十多个省份及江苏各地的数十位经济与社会理论界著名专家学者,通过一场主论坛、一场圆桌论坛和两场分论坛,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从江苏、长三角到全国近两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上的经验、模式与路径。至今年,这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研讨会(论坛)在江苏已连续举办多届,在国内经济理论界具有较大影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参加研讨会并致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李扬主持。
尚庆飞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各具特色的区域实践中落地生根。江苏着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的新范式,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样本。
刘西忠认为,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探索,必须增强协同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协同,应当从追求速度、竞争导向的追赶型发展转向追求质量、合作取向的协调型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研究部主任韩克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宋林飞,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林斐作主旨演讲,主题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政策发展”“以一体化模式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发展共同体样本”“推进江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创新驱动:安徽现代化实践的破局之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韩克庆认为,社会政策包含了就业、教育、住房、社保、医疗、环保、社会救助等多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其与经济政策同样重要,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社会政策发展需要关注城乡统筹、制度整合、财政投入、流动人口和“一老一小”的制度建设等关键议题,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现。
王振认为,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长三角地区建设区域发展共同体,就是要以一体化发展模式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先行探路,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宋林飞认为,当前美国和中国处于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第一梯队,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标志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正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随为主、引领为辅”向“引领为主、跟随为辅”转变,跨入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新历史阶段。
林斐认为,安徽曾是欠发达地区,通过创新驱动初步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安徽经验”。其核心在于突破依赖资源禀赋、低成本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转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产业升级发展思路。合肥的实践生动展现了创新战略迭代升级的成效。
此后的圆桌论坛环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吕永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秀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李娜,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副研究员郭莉等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江苏以及各省市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程俊杰主持圆桌论坛。
当日,该研讨会举办了两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探索:地方样本”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探索:典型案例”。这两个分论坛分别邀请来自江苏省内及河南、河北、浙江、福建、山东等省份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发言。发言主题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以及省域、市域实践探索,江苏区域一体化之中的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浙江在世纪之交“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八八战略”等。
本次研讨会主办方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是依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成立的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协办方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经济报》为“江苏第一经济融媒体”,立足于江苏与长三角区域,其传播与影响覆盖全国;协办方江苏华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立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前沿理论与实践研究,汇聚了来自北京及长三角的50多位区域经济研究知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