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从合浦汉墓到海丝首港:如何讲好“海上丝绸之路”新故事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T08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两处文化地标静静诉说着千年的辉煌:一处是散落着万余座汉墓的“岭南文化宝库”,另一处是复刻汉代港口的文旅新地标海丝首港。作为教职人员,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而这两处遗址恰似一部立体史书,为讲好“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故事提供了鲜活素材。

一、以合浦汉墓为课堂,触摸海丝路的文明脉动

合浦汉墓群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汉代墓葬群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掘超过1200座墓葬,出土文物1万多件。其中,羽纹铜凤灯、波斯陶壶、罗马玻璃碗等器物,经考古鉴定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实证。尤其是1971年出土的羽纹铜凤灯,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环保设计被誉为“岭南青铜之光”。该文物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成为汉代岭南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透过这些文物,结合《汉书·地理志》中“自合浦、徐闻南入海”的记载,还原汉代商船如何载着黄金、丝绸,换回异域珍宝的贸易图景。

二、在海丝首港演绎新篇,激活海丝路的当代价值

与静态的汉墓不同,海丝首港景区以全景交互式演艺《水与火之歌》重现汉代商贾云集的盛景。该项目通过上百名演员在码头、商铺等场景的沉浸式表演,让游客“穿越”至汉代市井。教师可通过设计“海丝文化体验官”沉浸式实践活动,让学生白天化身“汉代商人”,在复刻的码头与异域使者“贸易”;夜晚,让他们作为观众,见证商船出港的灯火如何点亮廉州湾,并结合海上烟花秀、打铁花等非遗展演,深刻感受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与文化交融。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抽象概念,通过历史场景的重现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文化共鸣。

三、构建“考古—文旅—思政”育人链,传承海丝精神

教师在授课中可借鉴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美育思政+”育人模式,将海丝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开设“海上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通识课,邀请考古学者解读合浦汉墓出土的波斯陶壶、罗马玻璃碗等域外文物,分析汉代南海贸易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在思政实践中,组织学生调研海丝首港的文旅融合案例,探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路径。更可发起“海丝文化青年创客计划”,鼓励学生以珍珠文化、南流江陶器等元素设计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从合浦汉墓的黄土封存到海丝首港的灯火璀璨,从文物实证到活态传承,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活力在此交汇,海上丝绸之路在教育实践中焕发新生。本土教师应率先成为“海丝新故事”的讲述者,以考古发现为基、文旅创新为翼,通过考古发现与文旅创新的双重赋能,引导学生读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密码,带领青年在触摸历史中感悟文明互鉴,于活化遗产中践行文化担当,在古今对话中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让千年海上丝路的精神火炬在新时代青年手中永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