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紧迫需求。本文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为例,构建“一核引领·双链协同”的转型框架,即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推动数字技术链与营销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通过对现有课程体系的问题诊断,提出数字营销课程体系的重构路径,并从三方面阐述实施策略,为职业院校文科专业对接新质生产力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数字营销;产教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常州地区数字经济占比突破45%的前提下,作为“双高”建设培育单位,常信院市场营销专业承担着为区域新能源、跨境电商等产业培养“数字营销+产业服务”复合型人才的责任。但原有课程架构呈现技术赋能不到位、产业对接不到位、能力培养不到位的状况,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以市场需求倒逼、技术能力夯基、产业场景赋能为基础,构建课程新生态系统。
一、“一核引领·双链协同”的理论框架建构
(一)核心概念界定
新质生产力具体到营销领域,是数据支撑下的精准营销、场景化用户运营、大数据智能决策等营销范式。“一核引领·双链协同”模式的“一核”是基于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双链”分别是数字技术链和营销人才链。数字技术链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AI营销工具、区块链溯源等数字技术,营销人才链侧重于数字营销策划、用户运营、跨境电商运营等营销能力,最终借助双链的交叉融合构建技术赋能营销、营销反哺技术的良性闭环。
(二)职业教育响应新质生产力的逻辑路径
新质生产力对营销人才的要求是三度能力,即技术运用能力、商业创造能力、产业服务能力。常信院市场营销专业依托常州新能源之都的产业集群,亟待从课程体系重构入手,以突破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错位、课程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实践教学与场景割裂等三大瓶颈。
二、常信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诊断
(一)基于产业调研的问题剖析
第一,对标不准,能力缺失。基于目标匹配的视角,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缺乏营销数据分析、AI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企业寻找的就是可以利用抖音电商罗盘分析画像、设定精准投放的人才,但目前高校毕业生更多是理论导向,缺乏数据化思维下的实战能力。
第二,专业内容设计产业场景不足。传统的市场营销基础、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占总课程比例为40%,但专业新兴的直播电商运营等内容授课占比不足20%。授课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案例更多是全国案例,而无常州本地产业案例,如光伏行业相关产业在海外社交媒体营销、恐龙园文旅IP化运营等。
第三,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校企协同深度不足的现象。虽然与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等企业有共建实训基地,但是课程企业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占比只有35%,真正的企业营销项目进入课堂,如嵌入企业的新型产品研发、电商直播带货实战等覆盖不到半数。
(二)对标岗位需求的能力缺口分析
首先,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产业需求为能使用GoogleAnalytics分析跨境电商流量、用ChatGPT生成营销文案,但是现有课程中电子商务概论仅简单提及工具名称,无实操训练。缺口表现为工具操作熟练度低,缺乏技术与营销结合的思维。
其次,在产业场景营销方面,产业需求是为常州新能源汽车企业设计海外社媒营销方案、为本地农产品直播选品,但是现有课程无专门针对常州产业的模块。缺口是对区域产业认知不足,营销方案落地性差。
最后,在数据决策能力方面,产业需求为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优化营销策略、预测市场趋势,但是现有课程市场调研与预测侧重传统问卷调研,数据挖掘工具教学缺失。缺口是数据清洗、建模分析能力薄弱。
三、“一核引领·双链协同”的课程体系重构路径
(一)锚定产业需求,重构“三维联动”课程目标
以常州“532”发展战略为指引,将课程目标从技术筑基上升至“技术筑基—产业赋能—素养融合”三步走。
技术为基,能运用6—8个数字营销核心技术,如百度营销云、蝉妈妈数据平台等的工具,基本掌握数据抓取、清洗、可视化分析;产业为根,突出新能源、跨境电商和文旅三大常州特色产业;素养融合,在跨境营销课程中设计法律素养模块,如数据安全法等。
(二)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双链融合”课程矩阵
按照“底层技术夯实—中层场景应用—顶层创新实践”的逻辑,重组课程体系。在数字技术链课程群,新增Python营销数据处理、AI营销工具应用,替代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实操训练的基础课。开设电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平台工具课,对接淘宝生意参谋等企业级平台,实现课程内容即工作内容。
在营销人才链课程群,开发常州新能源产业营销实务、常州跨境电商运营实战等产业定制课,邀请本地企业高管授课,植入比亚迪常州工厂海外社媒运营、常州综试区跨境选品等真实案例。设置私域流量运营与变现等创新拓展课,构建全流程实训模块,对接常州直播电商基地,如武进电商直播产业园。
在双链融合实践课,通过真实企业实战项目,如数字营销综合实训课程,为常州地方品牌进行全渠道数字营销方案设计,将全链融合人才培养课程的市场调研、创意策划、线上传播、效果反馈贯穿全过程,达成“做中学、学中创”的目标。
(三)突破课堂边界,创新“三阶递进”教学模式
在基础阶段,进行虚实结合的技术赋能,采用工具模拟与虚拟仿真实训相结合,如在AI营销工具应用课程中,利用营销模拟沙盘系统,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练习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广告投放。
在提升阶段,导入校企双元项目,推行课程项目化改革,例如社交媒体营销实战课程引入常州恐龙园暑期夜游营销项目,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抖音话题挑战赛策划、小红书达人合作方案等任务,优秀方案直接被企业采纳实施。
高级阶段实践教学,通过真实情境实战练习,以“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常州电商直播基地”为载体,实施“课堂+直播间”“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双线培养。
结 语
只有真正将区域产业的优势作为课程组织的鲜活教材,将数字技术手段作为能力发展的强大支撑,方可培育出能下基层、用得上、待得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中文科专业服务于新质生产力转型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黄群慧.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23(11):5-23.[2]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常州统计局.202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常州:常州统计局,2024.[4]中国市场营销协会.数字营销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2023版)[S].北京:中国市场营销协会,2023.[5]常信院教务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实施方案(2023—2025)[Z].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3.
本文为常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4—2025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一核·双链·三驱·四协同”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化转型与结构协同优化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CZZXHYBC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