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古诗文群文阅读在初中文言教学中的路径设计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T07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师范大学 张 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对于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与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传统的、以单篇文本为核心的授课方式,常因内容碎片化难以构成系统的文言知识体系,不仅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言文的精髓,而且无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群文阅读则通过主题化的文本重组,将多篇内涵相关的古诗文整合到同一教学框架下,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归纳中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与魅力,打破了单篇解读的封闭性,以独特的整合优势,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突破性的实践路径。

一、古诗文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与优势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基于自身既有的认知经验,主动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群文阅读通过整合主题化文本,为学生营造出多元立体的学习情境,使其能够在文本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关联中,主动探究文言文的深层意蕴,实现知识的内化与重构。认知心理学也表明,知识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对学习效率至关重要。群文阅读打破单篇教学的零散化局限,将具有主题、题材或手法共性的古诗文有机串联,有利于学生从多维视角梳理文言知识脉络,促进碎片化知识向结构化体系转化。

二、古诗文群文阅读在初中文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奠定群文阅读方向

在开展初中文言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时,教师应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以“忧乐情怀”为主题的古诗文群文阅读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具体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维度,例如,在学习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知识层面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心旷神怡”“伛偻提携”“俄顷风定云墨色”等字词含义,还要理解古代散文中常用的骈散结合、托物言志等表达方式,并了解相关文化常识;能力层面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文言文阅读能力,使其能够从多篇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对比不同作者“忧乐情怀”的异同,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情感层面则致力于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体会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二)科学整合文本,构建群文阅读基础

教师应遵循相关性、梯度性和多样性原则,在确保选文质量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内在联系且适合初中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古诗文,并注意文本的难易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能力。以“忧乐情怀”主题为例,教师可选择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些作品虽创作背景和风格各异,但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忧乐观。紧扣主题,教学时可从相对易懂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到较难的《岳阳楼记》,且所选文本涵盖诗、词、散文多种体裁以及不同朝代、风格作者的作品,既保证了阅读的深度,又避免了学生负担过重。

(三)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群文阅读进程

在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学伊始,教师可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四篇文本,了解每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主题和情感基调,对群文形成初步印象。随后,通过一系列关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异同,探究四位作者产生不同忧乐观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因素等,深入理解“忧乐情怀”在不同情境下的体现。阅读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创作活动,或开展主题演讲、辩论,促使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语言表达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真正实现群文阅读“以读促思、以思导行”的教学目标。

(四)优化学习评价,提升群文阅读效果

在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文言字词的理解、文本内容的翻译等,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阅读兴趣、参与度、思维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等。评价方式上,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要注重全面性与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学生自评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评价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记录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多维度的评价反馈,不仅为教师动态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更帮助学生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结 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并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古诗文群文阅读的优势,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助力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