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保障体系智能化转型发展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T05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步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能。当前,我国社保体系在服务效率、基金监管、服务精准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老龄化加速更使养老待遇精准发放面临空前压力。在此背景下,AI技术从工具升级为战略基础设施已成为破解这些难题、提升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人工智能重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此宏观战略指引下,社会保障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题中应有之义。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工智能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及政策应对研究”列为重大课题,无不彰显国家层面推动AI与社保深度融合的坚定决心。社保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答题。

二、人工智能赋能社会保障的实施路径

(一)养老保险体系的智能化重构路径

在养老保险领域,需建立动态精算决策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整合宏观经济指标、人口结构变迁、劳动力市场波动等多源数据。在个人服务层面,智能养老规划系统可依托大语言模型构建个性化决策支持体系,解析参保人的职业轨迹、收入曲线、健康风险等特征值,生成动态缴费建议与资产配置方案。

(二)医疗保险体系的智能监控与服务升级

医保基金监管将向全链条智能风控体系演进。基于神经网络的关系图谱技术可构建医疗实体间的多维关联网络,实时识别异常诊疗模式。未来需建立医疗机构HIS系统与医保平台的深度对接机制,实现可疑处方的事中阻断。在临床服务端,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将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

(三)失业保险的主动干预与精准匹配机制

面对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失业保险需向预防性保障体系转型。基于LSTM时序预测模型的企业风险监测系统可通过分析用电量、纳税记录、司法诉讼等替代性数据提前识别经营风险。在失业人员再就业领域,职业能力数字画像系统可以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四)工伤保险的全链路智能防控体系

一是工伤预防。基于物联网与计算机视觉构建高危作业行为监测系统,通过智能安全帽、工位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环境数据,建立全国工伤风险知识图谱,预测行业风险热区,指导监管部门定向开展巡检,实现AI驱动的实时风险干预。二是智能鉴定与理赔。结合AI分析技术实现劳动能力远程评估,降低工伤理赔误判率。

三、人工智能赋能社会保障的路径设计

(一)构建一体化“社保中枢”,夯实智慧服务基座

实现全国社保服务的智能化,首要任务是要打破长期以来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构建一个统一、强大的数据和智能中枢。在技术架构上,应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协议,整合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险种数据。

(二)驱动经办服务“智慧蝶变”,实现效率与体验双提升

AI技术正深刻变革社保经办服务的前台和后台。前台服务“指尖办、刷脸办”:通过集成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技术,推广智能客服服务,大幅提升咨询效率。如中国平安集团的AI坐席服务量在2024年已达到约18.4亿次,80%的客服咨询由AI处理。后台审核“机器换人”: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打造数字员工,自动完成数据录入、信息比对等重复性、规则性强的任务,将工作人员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转向更具人性化的个性服务。

(三)筑牢基金安全“智能防线”,强化风险预警与精准监管

维护社保基金安全是社保工作的生命线,AI为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监管武器。AI赋能医保反欺诈成效显著。国家医保局利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智能监管子系统,通过对海量结算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精准识别虚构诊疗、团伙骗保等异常行为。

(四)赋能个性化“精准滴灌”,满足全民多元化保障需求

在满足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利用AI推动社保服务面向重点群体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参保人可以通过AI技术进行健康监测和紧急呼叫,根据自身的职业、收入、家庭情况等,通过与AI智能顾问交互,获得量身定制的养老金测算和退休生活规划。不仅增强了民众的社保规划意识,也让社保政策的普惠性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精准滴灌”。

结 语

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态与内涵。从构建一体化的“社保中枢”,到驱动经办服务“智慧蝶变”,再到筑牢基金安全的“智能防线”和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滴灌”,一条清晰的智能化转型路径已然铺开。这些转变将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从“保基本”到“促发展”的功能升级,建成一个更加高效、更加智慧、更具韧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支撑。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社保体系的每一环,从动态调整保障政策到精准匹配个体需求,不断释放治理效能。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社会保障理念的升级,终将让公平与效率在智能时代实现更高维度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