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当下,民族文化IP已然成为各国文化竞争的关键战略资源。从迪士尼的动画到日本的动漫,成功的文化IP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更成为展现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这为打造IP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故宫文创”“哪吒”等IP的走红,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IP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潜力。所以,深入研究民族文化IP的打造路径,对于激发民族文化活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民族文化IP是以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艺术等文化资源为根基,通过富有创意的构思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塑造出的具有独特文化标识、广泛影响力和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符号或形象体系。它既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涵盖民族精神、价值观等文化要素,是民族文化在当代的浓缩与升华。
一、构建资源图谱
打造民族文化IP,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梳理文化资源,构建民族文化资源图谱。可以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数字化技术等方法,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和评估,建立一个涵盖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图谱。比如,贵州省开展“民族文化数字化工程”,对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和整理,建成了包含5000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多件文物信息的数据库,为后续的IP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明确的方向。在梳理资源时,要重视资源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可开发性。独特性能让IP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整性有助于全面展现文化内涵,可开发性则关系到资源能否转化为商业产品。以云南丽江打造“纳西东巴文化”IP为例,当地对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仪式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发现东巴文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具有独特性和极高的文化价值。基于此开发的文创产品和数字互动体验项目,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二、现代创意转化
现代创意转化是让民族文化IP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方式。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设计创新、跨界融合等途径,对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表达和应用,使其融入当代生活场景,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为民族文化IP打造出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场景。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敦煌壁画的魅力。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每日故宫”App,运用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物解读服务,让古老的文物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生机。
三、推动跨界融合
推动民族文化IP与影视、游戏、音乐、动漫等多个产业跨界融合,能够拓展IP的应用场景和受众群体。例如,《黑悟空:神话》游戏将山西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等鲜明的民族文化融入设计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又如,杭盖乐队作为一支蒙古族乐队,融合蒙古传统风俗与金属元素,用马头琴、蒙古鼓等民族特色乐器营造宏大史诗感,是民族音乐与摇滚跨界融合形成的特色音乐,通过音乐节、综艺节目等形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
四、开发文创产品
开发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是民族文化IP实现商业价值的基础。文创产品要注重文化内涵与产品功能的结合,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和生活需求。例如,西藏推出的“藏香”文创产品,将传统藏香制作工艺与现代香薰产品设计相结合,开发出香薰蜡烛、香薰精油、车载香薰等一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还要加强文创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是民族文化IP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的重要模式。以民族文化IP为主题,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发文化旅游线路、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消费。广西桂林以“刘三姐”文化IP为核心,打造了“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刘三姐大观园等文旅项目,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优化游客体验,通过文化体验、互动参与等方式,增强游客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鼓励影视创作
影视演艺和数字内容创作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快速提高民族文化 IP 的知名度。应该鼓励创作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剧等影视作品,以及舞台剧、实景演出、音乐演出等演艺作品。例如,实景演出《多彩贵州风》以贵州多民族文化为主题,通过歌舞、杂技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贵州的民族风情,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结 语
民族文化IP的打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文化资源挖掘、创意转化、产业融合、传播推广以及可持续运营等多个环节。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形成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企业要发挥市场经营主体作用,加大创新投入,推动民族文化IP的商业化开发和运营。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IP,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