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财税建设推进基层经济发展
日期:08-13
摘要:新时期加强乡镇财税建设,是推进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当前乡镇财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从培育多元税源、提升财税征管效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个维度,探讨了加强乡镇财税建设的具体路径。研究表明,乡镇唯有从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为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财税根基。
关键词:乡镇财税;税源培育;财税征管;支出结构
引 言
乡镇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连接城乡的重要一环,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收支规模逐年扩大,在保障基层公共服务、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不少乡镇仍面临税源单一、征管效率不高、支出结构不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乡镇财税建设,对于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准施策,培育多元税源“增长极”
税源是乡镇财政收入的根本来源,培育壮大多元税源是加强乡镇财税建设的重中之重,乡镇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拓宽税源空间[1]。对于农业资源丰富的乡镇,应着力挖掘传统农业的增收潜力,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打造“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关联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业税源渠道。与此同时,乡镇还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抢抓“互联网+”、共享经济、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发展机遇,引导和支持电商、乡村旅游、文创等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人文底蕴等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农家乐、创意农业等业态,吸引城市消费者来乡村旅游度假、体验农耕文化,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拉动旅游相关税收增长,并且鼓励返乡创业青年、文化创意人才扎根乡村,开发乡土文创产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二、科技赋能,提升财税征管“效能值”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正深刻重塑财税管理模式。乡镇要顺应智慧财税发展大势,以信息化为引领,以数字化为驱动,加快推进财税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转型,全面提升财税征管的效率和效能。当务之急是加快财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财税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2]。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掌握行业税负水平、纳税主体经营状况等信息,搭建税收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偷漏税等异常情况,为实现精准税收执法、有效防范税收流失提供科学依据。乡镇还要积极改革,坚持以纳税人和缴费人需求为导向,推动财税管理流程再造,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便民办税服务体系。依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移动办税App等渠道功能,推广电子发票、移动支付、智能办税助手等创新应用,实现办税缴费“一网通办”“掌上办理”,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
三、优化支出,稳住财政保障“压舱石”
新时期,乡镇应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关系,在收支矛盾的约束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有限的财力创造最大的民生福祉和发展效益[3]。乡镇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加大对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优先满足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比如大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补齐农村医疗卫生短板,提升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织密农村居民健康保障网;根据乡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实施养老、助残、扶贫等惠民工程,兜牢民生底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同时,乡镇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为乡村经济行稳致远夯实基础。譬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领域投资,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拓宽资金渠道,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财政扶持,破解“三农”领域融资难题;同时乡镇还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结 语
总体而言,加强乡镇财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应立足阶段性特征,把握发展大势,在培育特色税源、提升征管效能、优化支出结构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财税治理能力实现整体跃升。唯有如此,才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有力的财力保障,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基层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晓.关于改进乡镇财政税收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4,(16):33-36.
[2]张永东.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05):82-83.
[3]马慧凤.关于乡镇财税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纳税,2021,15(0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