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间,两家公司宣布退市。其中,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天茂”)发布公告称,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ST天茂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告知书,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0日,已有5家公司宣布主动退市。
今年5家公司宣布主动退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股票在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包括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鑫升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ST天茂3家公司。目前,中航产融和玉龙股份已经摘牌退市。
二是吸收合并退市,目前有两家。国泰君安证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已经实施完成,海通证券已终止上市;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已于7月份获得证监会注册批复,目前仍在进行中。
在市场人士看来,主动退市增多,在于严监管下“应退尽退”理念深入人心,企业选择主动离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表示,今年我国资本市场主动退市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多,背后有多因素影响,既有市场因素,如股价不理想,未来可能触发面值退市指标或市值退市指标;也有公司通过主动退市来缓解短期压力。
*ST天茂主动退市则是一种止损选择。公司至今未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9月初如果公司还不能披露2024年年报,将触发规范类强制退市。
业内人士表示,截至目前,*ST天茂2024年年报仍未披露,显然是问题公司,9月初公司即将被强制退市。与此同时,公司股价自5月份利空消息公开后明显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退市应是目前的最佳方案,相对而言,投资者损失最少。然而,*ST天茂主动退市还需通过中小股民“双三分之二”表决,若未能通过,9月初仍会被强制退市。
“A股主动退市案例增加,具有标志性意义。”深圳大象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周力表示,对比往年,年内5家上市公司宣布主动退市,数量增加,直接映射出注册制改革下“应退尽退”政策的深化落地。退市新规对财务造假、规范信披等问题强化监管,使得触及规范类退市红线的公司面临更大压力。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主动退市减少了“壳炒作”,优化市场生态,同时通过现金选择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体现市场化出清机制的成熟。主动退市常态化是注册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推动资本市场“出口畅通”。钟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