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永辉超市:以“胖改”之名,行募资之实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02版:今日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刘照和 通讯员 高 荣

“您没有下载永辉超市App,这部分商品不能结账。”很多去过“胖改”后的永辉超市的顾客,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时刻。本来就寥寥无几的胖东来自营商品,往往会被再次放回偏僻且狭小的货架上。

不仅如此,“服务不到位”“商品售价高”等问题,也时常围绕着永辉超市“爆改”这一话题被消费者反复提起。或许正因如此,永辉超市部分调改门店往往初开业时火爆一时,两三个月后便客流回落。

不过,永辉超市依旧计划抓住“胖改”这一机遇,开启面向资本市场的募资之举。

持续亏损,过往“胖改”效果不佳

7月31日,永辉超市抛出39.92亿元定增预案,其中超八成募资砸向298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试图以业态升级打破过往四年累计亏损超95亿元的困局。

根据公司披露的公告,永辉超市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92亿元,所募资金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其中,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为55.97亿元,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32.13亿元。

永辉超市表示,将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对298家门店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升级,在商品结构、购物体验、组织架构及薪酬等多个方面进行系列化改革。同时优化商品结构,提高进口品牌及现制商品占比,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提升盈利能力。

永辉超市在招股书中表示,调改门店迅速大幅提升客流和销售额,但因门店数占比不大,对整体营收提振有限。不过,江苏经济报记者查询公告官网等公开信息,并未发现对调改半年以上门店盈利状况的详细披露。

费用成谜,“胖改”造价待解

今年1月份,方正证券发布研报,认为永辉超市2024年单店调改费用为800万元。随着永辉超市单店调改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成本应已下降。永辉超市副总裁、全国调改项目负责人王守诚表示,目前,永辉单家门店的调改投入从500万至800万元不等。

在此前提下,根据本次永辉超市发布的定增公告,公司拟投资55.97亿元对298家门店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升级。依此数据核算,平均每家门店的调改费用需投入1878万元。

结合上下文来看,显然可以合理质疑定增方案中调改单价是否虚高。

与此同时,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永辉超市的负债总额为349.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8.73%。2024年,永辉超市曾经通过出售资产回笼资金达18.15亿元,但此举似乎并未改善公司的资金压力,另据同花顺披露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49.95亿元。

“胖改一年”,半年预亏损8.3亿元

永辉超市的“胖改”始于2024年5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辉超市调改门店总数达124家,开业门店达到100家。

但是从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胖改”一年有余,永辉超市的业绩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根据披露信息,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高达8.3亿元,均由盈转亏。

此外,财报显示,2024年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675.74亿元,同比减少14.0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增加了1.36亿元。公司表示,亏损系受制于零售行业的整体挑战导致公司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以及2024年下半年开始的调改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

财报中还提到,公司关闭232家尾部门店,使得2024年整体收入下降14.07%;对集团长期亏损或准备闭店门店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8亿元。

实控人缺位,违规动作频频

2025年3月,永辉超市董事会完成换届,因原董事兼CEO李松峰落选,CEO一职空缺,上交所对公司内部治理事项下发监管工作函。与此同时,名创优品董事会主席叶国富当选新任董事,并首次以“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身份走到台前。

2024年9月,名创优品实控的骏才国际以62.7亿元拿下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彼时,骏才国际承诺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因此,永辉至今处于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状态。

在此前提下,根据永辉超市披露,由于早于预披露的减持期间发生了减持行为,四川证监局于2025年6月4日作出了《关于对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的决定》。上述减持行为发生后,公司及时主动购回违规减持的股票并向红旗连锁上缴买卖价差。

而这并非本年度永辉超市首次违规。据同花顺信息披露,2025年3月20日,永辉超市便曾经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示监管工作函。2024年7月3日,还因业绩披露违规被出具监管工作函,2024年11月22日,又因发票违法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开福区税务局责令期限改正。

“胖改”之下,食安问题难解

众所周知,胖东来之所以广受好评,第一要务便是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第二是服务到位。但是永辉超市的“胖改”,总会给人“敷衍”之感。

2025年8月3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永辉超市(东风大道店)内蛋挞上看到蟑螂在爬。后续商场工作人员回复称已经下架该排面所有商品,并会在闭店后安排消杀。

据同花顺披露,2025年4月25日,上海松江永辉超市因生产、销售、采购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被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933.46元。2025年1月21日,永辉超市福清万达店因生产、销售、采购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被福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1090元,并处以罚款10000元。

上述多起案例,足以说明永辉超市在产品质量的把控方面疏于管理。

综上,永辉超市如果一味向资本市场大张融资之手,却对自身的食品安全问题视而不见。恐怕在投入巨额资金之后,仍难改变消费者出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