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铭记历史:九篇故事展现江苏工业抗战图景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慧卿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9篇文章以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非常具体鲜活的历史故事及翔实的数据生动地表现了江苏电力、铁路、化工、金融、煤炭、纺织、面粉、兵工等领域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命运与抗争。这9篇抗战故事从极其微观的视角,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江苏经济领域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以翔实的历史证据揭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也反映了敌后根据地、大后方和沦陷区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屈抗争,凸显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价值。

这9个抗战故事,反映了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江苏工业的发展水平。1937 年前,江苏是中国近代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已形成一批具备战略意义的民族企业,这9篇抗战故事选择的9个行业既是近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也代表了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国营工业中,首都电厂作为南京核心能源枢纽,被称为“首都的眼睛”;戚墅堰电厂是“沪宁铁路的动力心脏”;徐州贾汪煤矿是华东重要能源基地;戚墅堰机厂是江苏常州首个近代化大型工厂;金陵兵工厂是中国轻武器核心生产基地,为国防提供关键装备。此外,民族工业同样耀眼,南京永利硫酸铔厂规模号称“远东第一大厂”,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等均享誉全国。

这9个抗战故事,用准确的历史数据揭露了日本侵略战争对江苏工业的破坏,以及日本军政当局为满足“以战养战”的策略,对江苏经济无情掠夺的罪行。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每进攻和占领一个城市,都对工厂狂轰滥炸、放火焚烧、肆意抢掠,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摧残。据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部调查统计,江苏全省共损失工厂372家,价值6119万元,占全国工厂总数的12%以上。江苏各地相继沦陷后,日伪当局为支撑长期的侵略战争,采用“军管理”的形式疯狂掠夺沦陷区民族工业。徐州贾汪煤矿、戚墅堰机厂、大生纱厂、南京永利硫酸铔厂等均遭受破坏,损失惨重。

这9个抗战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面对侵略,江苏经济领域的抗争从未停歇,展现出了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工业内迁是重要抗争形式,尽管国民政府未提供经费,仍有部分企业自筹资金内迁。永利硫酸铔厂工人配合侯德榜转移核心设备与技术人才,金陵兵工厂员工16昼夜抢运4000多吨物资西迁,为抗战保留了工业火种。

沦陷区企业的抗争则隐蔽而顽强。戚墅堰电厂工人借检修故意拖延设备修复,戚墅堰机厂工人破坏物资供应;徐矿矿工发动“红粮斗争”,罢工7天迫使日军提高粮食配给;大生纱厂工人在党组织领导下,多次将物资运往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根据地在金融领域的抗争同样意义重大。为打破日伪经济封锁,1941年起,华中根据地陆续成立8所银行,发行抗币。江淮印钞厂在1942年7月至12月生产抗币947.5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经济。全厂300多名工人在艰苦环境下坚持生产,甚至在海船上与海匪周旋,将印刷速度转化为“战争胜利的速度”。

这些历史细节深刻揭示了全民族抗战的本质,是敌后根据地、大后方、沦陷区各行业同心同德的抗争。铭记这段历史,不仅是回望民族工业的血泪,更是传承前辈们宁死不屈、守望相助的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汲取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