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民族历史、共襄复兴伟业凝聚正能量
日期:08-13
吴剑飞 江苏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书写了悲壮而辉煌的历史篇章。在那长达十四年的烽火岁月中,除了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后方人民和企业的抗争同样可歌可泣。江苏经济界也以独特的方式,构筑了一条不屈的“隐秘战线”。机床轰鸣中的“怠工智慧”、“火中铸剑”的硬核支援、生死接力守护的“工业火种”……这些震撼人心的抗战印记,深深镌刻在江苏大地之上。
诞生四十余载,从一张四开黑白小报,发展为报网端微库融合的全媒体矩阵,从抗洪抢险第一线、汶川地震救援现场,到北京奥运会赛场、抗击新冠疫情前沿,江苏经济报始终“在场”,从未缺席每一个重大时刻与重要现场,坚持用笔和镜头记录中国速度,感知社会温度。作为媒体,江苏经济报应如何履行责任,以特殊的方式铭记这一历史时刻?今年以来,江苏经济报联合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共同发起了“江苏经济界抗战记忆”暨“烽火经济——抗战时期党领导江苏根据地经济建设档案故事寻访”两大新闻行动。
1937年,日寇铁蹄踏向华东。作为民族工业重要聚集地的江苏,首当其冲,成为敌人疯狂掠夺的目标。面对工厂被侵、资源被夺的危局,江苏的民族实业家们以“宁为玉碎”的不屈气节,与侵略者展开了坚决斗争。今年前7个月,江苏经济报记者的足迹遍布无锡、常州、南京、徐州、南通、扬州等地,甚至远赴四川追寻西迁遗迹。他们寻访一处又一处工业遗址,对话一位位亲历者与历史研究者,翻阅一本本珍贵档案,最终完成了“江苏经济界抗战记忆”的主题报道。
9篇深度报道,记录了工人们无声的“非暴力抗争”:面对日寇逼迫生产,无锡茂新面粉厂的工人们将变质的毛麦投入生产线,降低面粉质量与产量,破坏其“以战养战”的图谋;下关电厂工人巧妙破坏设备,打乱日军生产计划。
9篇深度报道,记录了工人们冒死保障抗战物资生产、守护“工业火种”的壮举:大生纱厂以“以德御日”策略周旋于日伪管控,艰难维持生产;徐矿矿工在贾汪秘密为八路军提供雷管、炸药、钢材和子弹等宝贵军用物资。
9篇深度报道,还记录了工厂西迁的艰难险阻与浴火重生:西迁四川的南京永利铔厂,不仅持续生产军需原料支援前线,厂长侯德榜更带领团队研发出划时代的“侯氏联合制碱法”;金陵兵工厂在整个抗战期间,生产了近3万挺机枪、近30万支步枪及数百万颗炮弹,源源不断输往前线。
那份报国的赤诚与不屈的坚韧,早已深深融入江苏经济发展的血脉,成为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精神坐标。期待这一篇篇翔实生动的报道,一个个鲜活的新媒体产品,能够激发更多人铭记抗战精神,了解江苏经济的今昔巨变,为全国人民铭记民族历史、共襄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