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西瓜产销“双冠王”背后的“新”密码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第A01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实习生 陈 悦

8月7日,进入到二十四节气的立秋,江苏素有“啃秋”吃西瓜的习俗,西瓜市场也迎来了今年最后一波销售热潮。今夏以来,气温持续攀升,作为“夏日水果C位”,西瓜给大众带来清凉与甜蜜的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年产量突破60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60%以上;年消费量超57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是当之无愧的“双冠王”。江苏是长江中下游夏季设施西瓜优势产区之一,目前,我省西瓜种植面积每年约180万至200万亩,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四,西瓜产业为江苏省带来的直接经济产出每年可达数十亿元,成为夏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带动,瓜农走上致富路

清晨东方泛起鱼肚白,东台唐洋镇的瓜农顾宇已经在瓜地里忙活起来。瓜地里,翠绿的瓜蔓铺满田野,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隐藏其间并泛着诱人光泽。他麻利地翻转着藤蔓,轻轻敲击西瓜表皮感受着成熟度,伴着清脆的“咔嗒”声,一个个浑圆翠绿的西瓜被放入一边的箩筐里。很快额间的汗水就浸湿了身上的衣服,顾宇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着对身后的几名帮工说:“兄弟们,这1000斤瓜对方要得急,还要麻烦你们加快速度,一会儿装箱的卡车就要到了,中午就要送到南京去。”

大家相互打气鼓励,不一会儿,近千斤西瓜就被采摘到基地空场地进行装车。看着被整齐码放的西瓜,顾宇的嘴角绽放出笑容。他介绍,今年承包了60亩瓜地,主要种植特小凤、8424和美都三个品种,还有少部分的甘美。因为今年雨水和光照比较充足,亩产量能达到4500斤至5500斤。按照平均收购价格,每亩收入约在7500元左右,刨去种瓜成本,今年的西瓜收益相当可观。顾宇说,东台西瓜因口感细腻、多汁、糖度高和纤维少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旺季时他每天都要摘下数千斤西瓜运往市场销售。无锡、常州、南京不少销售商年初就与他联系,提前预订瓜地里的西瓜。

待西瓜运走后,环顾着瓜田里所剩无几的晚熟西瓜,顾宇说:“明后两天,剩下的最后一批瓜也要被西瓜经纪人拉走了。”他透露,“今年,除了线下销售外,线上的交易也同样火爆。”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瓜农也有了更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选择。不少瓜农积极与电商平台对接,利用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西瓜。而他由于人手不够,选择与西瓜经纪人合作,旺季时每日仅网上交易量就超过1000单。

在东台,类似顾宇这样的瓜农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东台西瓜每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产量超100万吨,创造出的总产值约5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江苏第一、全国前列。目前,东台西瓜产业带动了10万名瓜农人均年增收超万元,一批规模种植户的年收入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最高年收入可达百万元。

价格坚挺,消费者更“重质重品”

立秋当天,暑气依旧不减。夜幕低垂,南京鼓楼区宁海路上的灯火逐渐亮起,路两侧的几家水果店里,店员正忙着将切分好的西瓜用保鲜膜包装好。不少散步的市民途经此处,都会停下脚步挑选甜美的西瓜。水果架上,售价为3.59元/斤的美都西瓜刚被切开,就被消费者瓜分殆尽。售价为4.99元/斤的甘美西瓜销量同样可观,正在挑选西瓜的消费者王欣笑着介绍:“别看这种西瓜不便宜,但口感真的很好,清甜可口,汁水充足。”

记者走访南京多家水果店发现,虽然当季的水果琳琅满目,但西瓜销售仍处C位。“最近的西瓜进货量相比之前少了一些,但销售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店主刘宇告诉记者,西瓜上市初期,皇冠麒麟瓜售价6.98元/斤,甘美西瓜为7.99元/斤,冰糖麒麟瓜则相对亲民,只需5.99元/斤,每天销量超100斤。但立秋过后,西瓜吃一个少一个,虽然当前西瓜整体价格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但相较往年价格仍处在高位,麒麟瓜、8424等品种的价格均在4元左右。因此,大多数顾客都选择购买半个西瓜。

为何今年立秋时节的西瓜价格和气温一样居高不下?从事水果销售近10年的李莉解释,今年麒麟瓜的价格从产地开始就持续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上涨了近0.5元。同时,持续高温也是今夏西瓜价格上扬的主要“推手”。而激增的需求并未得到充足的市场回应。江苏、安徽、湖南、山东等传统西瓜产区由于气候、种植周期等原因,目前都已进入收获尾声,市场上的西瓜供应量明显减少。

目前市面上售价仅为1.9元/斤的硒砂瓜供应充足,但硒砂瓜普遍个头偏大,口感稍差,销售情况不如麒麟瓜等。而产自甘肃、新疆、东北等远距离产区的西瓜,由于运输成本较高,且受到天气、路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也不便宜。在南京弘阳广场盒马超市内,市民刘女士把一个麒麟奶油西瓜放入购物车:“夏天没它不行,全家一天就能吃光。”谈及为何放弃选择一旁价低的硒砂瓜,刘女士坦言,现在大家生活普遍好了,价格之外更注重品质追求,当然要选口感更好的麒麟瓜。记者发现,在南京弘阳广场盒马超市里,西瓜售价几乎为路边摊贩的两倍,但购买者仍然络绎不绝。

科技支撑,产量与品质齐飞

一直以来,消费端的海量需求是驱动整个产业的生命源泉。而从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中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瓜消费正经历从“重量重价”到“重质重品”的转变。尽管目前西瓜产业势头向好,但种植端仍面临“看天吃饭”的风险。为改变这一困境,江苏通过科技渗透,让西瓜市场实现产量与品质齐飞。

更新西瓜品种重要手段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产地的西瓜以苏蜜518、早佳8424、美都、全美4K等品种为主。近年来江苏西瓜产业瓶颈问题逐渐显露:一是劳动力紧缺;二是部分产区设施土壤连作障碍较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三是气候变化加剧,低温冻害、病虫害等有加重趋势。面对这些挑战,亟须培育多抗品种,研发推广简约化生产和配套栽培技术。苏蜜518西瓜就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研发的新品种,该瓜肉质细嫩、爽口多汁、风味十足,赢得市场青睐。

随着优质品种不断迭代,种植技术也需要逐步提升,记者获悉,当下温室大棚使反季种植成为常态,滴灌技术覆盖率达70%以上。江苏不少西瓜基地通过建立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涵盖基地、设施、机械、环保、品控、培训等多方面,确保西瓜“长得好”和品质稳定安全;同时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品种选育、轮作模式、先进栽培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内在品质、克服生产障碍,实现“产得精”的目标,为精品西瓜的产业化和品牌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除了品种、技术等硬件条件外,现代流通体系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江苏通过构建全渠道分销网络、优化冷链物流及打通市场信息链,有效降低损耗、提升效率,夯实了“双冠”根基。虽然西瓜耐储运性优于浆果类,但长途运输损耗曾长期维持在20%以上。江苏东台产区推广的“泡沫箱+冰袋+防撞网”三级防护包装,配合75%的冷链覆盖率,将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今年5月中旬,在一系列的技术支持下,江苏西瓜首次“出海”到中东地区,80箱“小兰”黄瓤西瓜从东台出发,打“飞的”落地阿联酋后销往中东多个国家,标志着江苏西瓜产业将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