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江苏扬开放之帆与世界共赢
日期:08-07
□江苏经济报记者 周凯航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底色。今年上半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全省新增对外投资项目806个,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增对外投资项目502个……江苏在对外开放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点满满的“成绩单”。聚力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江苏各地正用实际行动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
“走出去”蹄疾步稳
对外合作又结新果
4月,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举办,江苏参展规模创新高,展位总数首次突破7000个;5月,第26届江苏省出口商品展览会在日本大阪举办,展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客商到会和洽谈效果持续提升;6月,2025长三角跨境电商交易会举行,20余家全球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参展,其间共举办全球跨境平台大会、江苏省公共海外仓资源对接会、跨境电商私享会、亚马逊之夜等各类活动46场,场场爆满……各类国际展会是外贸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展示展销、拓展海外客户、洽谈成交的主渠道。为支持企业“走出去”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省商务厅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推动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好各类国际展会交易平台承接海外订单,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今年已发布两批贸易促进计划,省级支持的展会数扩增至288个,新兴市场展会占比提高至60%以上,组织5750家次企业参加133场境内外重点展会拓市场、争订单。
“今年以来,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需求更为迫切,我们持续推进‘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聚焦东盟、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重点展会规模,提高新兴市场支持比例,各地也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特色,制定了地方贸易促进计划,省市联动支持企业拓市场、争订单。”省商务厅外贸处处长甄莉萍表示,下半年将继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引导外贸企业参加180余场境外货物贸易展会,省市加强联动,支持更多企业出海拓订单。同时组织3300多家企业参加秋季广交会,用好广交会平台拓客户、稳份额。
外贸质升量稳的同时,江苏对外合作也同样保持稳定。上半年,全省新增对外投资项目80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6.7亿美元;中方实际投资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增对外投资项目502个,协议投资额37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2.3%、65.2%。“我们围绕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合作园区提升计划、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介绍,上半年,江苏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江苏中亚中心项目升级建设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8月5日,该平台于南京正式挂牌。聚力推进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组织100多家企业赴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考察对接,组织200余家企业参加境外经贸合作区专题推介活动。着力优化服务保障,运行好“全程相伴”江苏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支持服务,截至6月底,在线办理“走出去”业务10677项。
“引进来”稳中提质
强磁场效应不断显现
作为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江苏一直是吸引外资巨头扎根布局的“强磁场”。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不仅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占全国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而且外资结构也不断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境外投资者通过利润再投资方式实际投资同比增长5.9%,占全省总量的21.7%。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重点地区对我省投资持续加码,其中德国、卢森堡和日本对我省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7.4%、222.5%和165.4%。省商务厅会同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举办重大经贸活动,积极优化外资营商环境,为吸引优质外资注入强劲动力。
7月18日,宝马集团全球六大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之一、中国首个且唯一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及亚洲最大的信息技术研发基地落地南京。作为南京深化对德合作、强化外资龙头企业项目招引的重要成果,该项目将聚焦AI、工业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为宝马全球生产、销售、售后等全链条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戴鹤轩看来,南京为公司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和科创环境,同时南京各级政府对于公司发展一直给予极大的支持,选择投资南京也就顺理成章。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始终将德国视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截至目前,304个德资项目扎根南京,实际利用外资达21.7亿美元,在宁德企年营业收入突破450亿元,利润总额达34.6亿元。其中,西门子、博世、菲尼克斯电气等德国领军企业均在南京设有重要机构或生产基地,形成了深厚的对德合作根基。
下半年,江苏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推动利用外资工作稳中提质,为全国外资大局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国家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和我省稳外资‘22条’措施、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等,高质量举办企业家太湖论坛、第25届投洽会主宾省等重点投资促进活动,增强跨国公司投资江苏的信心。”省商务厅外资处处长潘宇驰表示,下一步还将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和税收抵免政策红利,提升外国投资者再投资积极性,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依法享受税收抵免政策。争取更多外资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早落地、早投产,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
“育载体”示范引领
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平台载体是引领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引擎。在经开区建设发展方面,目前全省已有省级以上经开区124家,其中国家级经开区27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我省2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2家进入前5强、9家进入前30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九连冠”。同时,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进程,已建成省级以上国际合作园区18家。持续加强政策规划指导,推动全省经开区更好发挥改革创新、示范引领作用。信息技术产业、智能电网产业等一批超千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全省经开区绿色低碳集约发展持续推进。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方面,上半年,江苏有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目前已累计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65项在省内复制推广。江苏不断深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已覆盖14家企业、44种药品。发挥自贸试验区产业优势,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省内57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载体建设联动创新发展区,放大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
7月18日,“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正式发布,苏州自贸片区位列第十,在全国排名中提高了3位,同时位列第五批获批自贸试验区的第一名。作为总结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与进一步分析改革方向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该指数已连续十年对外发布,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的落地与创新方向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直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240项,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记者从苏州自贸片区获悉,站在新的起点上,片区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锚定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苏州乃至全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更多“自贸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