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金沙街道:打造通州城市业态新典范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塔吊林立,施工机械轰鸣声不绝,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放眼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处处迸发着火热激情。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金沙街道将紧紧围绕区委赋予的‘着力打造经济最活跃、要素最畅通、氛围最浓烈的城市业态新典范’发展任务,创新实干、努力奋斗,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的征程中,扛起主城责任,作出金沙贡献。”金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卫忠表示。

经济发展蓄势聚能

位于通州主城区核心地段的赫联产业园已初显雏形,这个以“研发—中试—生产”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和都市型产业集聚地为定位的产业园,一期项目8栋厂房将于8月底交付,二期建设预计10月份竣工。

据产业园招商总监阮琴介绍,目前园区管网、道路、跨河电力工程已全面启动,一期进入收尾阶段,二期转入精装,形象方案同步深化,后续将推进管道铺设、园林绿化,确保项目高品质交付。

今年上半年,金沙街道紧扣“强弱项、补短板、扩投资、稳增长”主线,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主要领导带队赴多地开展推介,邀请客商50批次,新签约注册亿元项目3个、3000万美元项目3个,实现外资到账249万美元;3000万美元汽车零部件项目启动征地,宝马4S店开展桩基施工,新能源汽车综合展销中心完成规划调整;6个一般科创项目、1个高成长型科创项目及多个农文旅、餐饮项目获市级认定。

强平台攻项目。推动湘江路北延、古盐路东延等20个项目纳入全区二级平台高质量发展整体规划。加速完善二级产业载体平台基础设施配套,实施道路建设、杆线迁移、绿化隔挡等多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叙尔特重工顺利搬迁、肆叶二期项目组卷上报,船舶配套、迈瀚新材料、储能集成柜等3个项目征地工作加速推进。

抓科创引人才。创新平台集聚效应初步显现,3000平方米金沙人才科创中心开园运营,10家人才科创企业入园孵化,5个项目通过区“510英才”技术评审,全区第二。招引一般科创项目3个,高成长科创项目1个,科创项目绩效位居全区前列。迁入市外高企1家,入选市级文化娱乐项目1个。

优运行提质效。探索文体娱融合新路径,借力“苏超”东风,开展“五五乐购季”“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聚人气、汇商气。出台《推动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上半年新增批发企业3家、零售企业1家、餐饮企业1家。顶住外贸压力,拓宽销售渠道,外贸逆势增长4.7%。限上零售营收占全区比重达40%,位列全区第一。

“上半年筑牢根基,实现开门红,下半年我们将以‘冲刺全年红’为目标,强链补链、大抓项目、优化服务,为通州发展贡献力量。” 金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顾晓磊表示。下半年,街道将深化链式招商,在北京等地举办不少于3场推介会,开展15次以上企业洽谈,在重点区域开展4场推介会。

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平台承载力,清单化推进道路、管网、电力等2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湘江路北延工程年内开工。发挥东部片区龙头作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好联合招商推介活动。紧盯在谈项目,推动石墨烯材料、机电港等项目尽快签约。确保肆叶二期、船舶配套、迈瀚新材料、储能集成柜等重大项目年内“拿地即开工”。紧盯外资到账,确保全年外资到账超1000万美元。

以更多精力抓好业态培育。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调度、动态监测,确保规上工业产值平稳增长,限上批零住餐稳步提升。建设5000平方米科创人才孵化器,主攻科创类制造业项目招引,力争10月份载体投入运行。常态化做好企业走访服务,力争新增规上工业3家、服务业5家、限上贸易企业20家。重点攻坚服务业十大门类,在软信、互联网等短板指标上协力攻坚,紧盯君瀚、光图、归心等新引进项目纳规入统,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

以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对在手项目建立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做到“一个项目、一名专员、一套机制、一跟到底”。强化部门联动,与区级部门保持“无缝对接、并联推进”,最大限度压缩项目“纸面”时间。

金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卫忠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新能级,充分放大二级产业载体平台优势,强化招商组织,做优企业服务,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项目。放大服务业发展优势,切实扛起城关街道担当,在盘活闲置商业资源上下功夫,着力培育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文创经济等新业态,让老城区既有“烟火气”,更富生命力。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金沙,又名“古沙”,有“披沙拣金”之意,是通州城市发展的母胎和发源地,旧时有“小小金沙赛扬州”之说,如今的金沙,是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现代气息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现代化新型城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海平原上。

随着北沿江高铁、绕城高速、锡通高速、南通新机场等重大交通工程的有序推进,通州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不断凸显,金沙又处在通州“硬核区”的C位,为“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创造了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金沙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期,“再出发再创业”其局已开、其势已起。

据金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徐林冲介绍,近年来,金沙街道锚定“首善之地 幸福金沙”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产业新地、活力主城、文明高地、和谐典范”四大定位建设,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优化城乡品质、提升管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上精益求精,绘就城乡发展新图景。

城乡品质持续改善。2025年,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东小区、虹南小区、城中花苑等3个片区即将进入施工阶段;完成鲁班大厦、星湖城市之星电梯更新10台。建成安康、虹西小游园2个,推进虹西巷整治提升。优化城区开发布局,出让经营性地块3处。整体推进农路养护提标、亮化提升,完成城北中心路提档升级、金余老街亮化等工程。有序实施供水提升项目,金北村、新三园村供水管网改造扎实推进,惠及群众1760户。在全区率先完成全年改厕任务。

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开展第二集贸市场、金东新城农贸市场、校园周边流动摊点综合治理,市容环境持续优化。健全“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工作机制,拆除违建超8000平方米,卫片整改80亩。实施人居环境“三边三底”专项整治,清理积存垃圾75吨、“乱堆乱放”856处,完成河道综合提升19公里。出台物业管理专项工作方案,重点聚焦城市老旧小区,精准划分物业服务单元,提高物管服务保障标准,推动业委会组建率超50%。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锚定“农创智谷 拾趣田园”目标定位,形成万亩粮田区域规划,成功申报省级小集成改革试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区辐射带动力持续提升。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先行村建设成果丰硕,仓储冷库项目运营投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主体封顶,水芹基地项目专班推进,番茄小镇二期正式启动。承办2025年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高标准农田建管模式获农业农村部肯定,《人民日报》等多家央媒报道。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多元路径,上半年村均营收超85万元,位居全区前列。

城乡品质的持续改善,让金沙老百姓喜笑颜开。对此,徐林冲表示:人民群众的肯定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下半年的工作,我们要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统筹抓好城市更新、市容管理、生态治理,切实推动城市品质全方位、深层次提升。

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推动老南强地块征迁扫尾,加快地块开发进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接续推进“四个天”小区外立面除险工程,稳步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力争完成电梯加装10部。专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大财政扶持,确保城东小区打造“红色物业”示范标杆。及时跟进通苏嘉甬延伸段、南通州站客运枢纽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高效能推进城市管理。建立健全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定人、定岗、定时”,规范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组织夜间专项巡查,重点打击渣土偷倒偷运行为。保持“两违”即查即拆高压态势,压实网格巡查责任,做到监管全覆盖,将“两违”遏制在萌芽阶段。开展小区消防设施集中整治,摸清底数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全面消除隐患。推动危房改造,建立房屋动态排查机制,综合评估房屋现状,分级分步妥善处置。

高品质营造绿色生态。以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为目标,强化源头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废气、扬尘管控措施,强化低效挥发性有机物企业闭环整改,持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加速推进“沿河截污纳管”整治方案落实见效,对排污入河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水清河晏。强化废品回收站日常监管,对畜禽养殖场开展污染排查,防范土壤污染风险。

民生福祉普惠共享

万亩粮田项目核心区内,金沙街道现代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现场施工如火如荼。该项目今年2月13日启动,计划8月中旬竣工,目前主体结构已通过验收,正推进内外墙粉刷及钢结构防火涂装工程,预计两个月内完成建设。

作为街道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该服务中心总用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4507.61平方米,集成烘干区、粮食仓储、农产品展示、电商平台等功能,配套烘干机械设备,总投资超1700万元。“项目依托已有的仓储设施、750亩全场景数字化无人农场及‘四村联创’市区两级资金支持,未来还将拓展农文旅融合、项目招引及农业研发功能。”港北村党总支书记张杰表示,目前他们正与省农科院、农业客商对接,重点推进种子研发类项目落地。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城关镇”,金沙街道城市近郊农业优势明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锚定“走在前”目标,金沙街道奋力打造产业融合样板,努力勾画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实图景。

城东村这两年新建的“番茄小镇”,由村里出场地、设备,企业出技术、渠道,村企合作为农文旅融合“蹚”出了一条新路。“番茄小镇”基地负责人何喜说:“区实验小学的实践基地就设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见到不同的番茄品种、科学的种植技术,增长学生们的见识。”目前,基地年效益预计可达400万元,每年还能给村集体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

提升农业效益。将万亩粮田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推进项目区南移东扩,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大农业项目落地提供承载空间。打造现代农事服务“一平台六中心”,搭建农业科创孵化平台,科技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建设运盐河两侧果蔬基地、“番茄小镇”二期、水芹分拣中心,培育优质农产品,做好国家地理标志申报,打响“金鲜田园”特色品牌。

创建宜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路网、管网提质升级,按时序推进道路拓宽、路肩整治、路灯亮化、分散农户污水改造等一系列惠农工程。夯实水利兴农根基,确保团结灌区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年底竣工。清单化推进省农村小集成改革、特色田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和市先行村建设等一系列省市项目,以重点项目赋能良好生态建设。

推动强村富民。纵深推进农村“三资”专项整治,开展三资“大起底”行动,盘活闲置资产,整合资源要素,打造富民强村共同体。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建设农产品“公共直播间”,打造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放大“四村联建”片区集群效应,立足果蔬粮油优势产业,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和本土企业培育力度,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金沙街道聚焦民生热点,回应民生诉求,高标准办好民生事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更暖心。全力推进10件民生实事工程,精准做好低保、特困等特殊群体救助关爱,累计发放民政惠民资金1362.4万元,计生奖特扶资金709.2万元。以产业发展带动岗位扩容。持续深化“四个一”救助模式,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落实各类救助政策,切实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积极培育公益服务组织,提升精神障碍康复站、未成年人保护站服务质效。组建“南通州慈善之光”金沙志愿服务队及各村(社区)志愿服务站,提高互助互救能力。

公共服务更贴心。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信息化,整合高频服务事项,擦亮“金快办”品牌。一体化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做好学生身心健康、入学招生等服务保障。加速辖区27处室外健身设施更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谋划社区食堂布点,推动6家社区舒心助餐点常态运营。

文化发展更走心。深化“百场文化惠民工程”,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演出下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策划“运盐河文化节”活动,开设“小院课堂”“古沙公开课”,壮大主流声音。以“烟火气,有人气”为目标,围绕张謇文化、江海文化,举办金沙特色“小镇夜市”,打造金沙文旅样板。系统梳理发展历程,做好《金沙志》编纂收官,系统提升视频号、公众号,创新内容形式,讲好金沙故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金沙街道始终突出民生导向,优化基层治理,更高质量打造群众高品质生活。“我们以党建引领‘古沙红·幸福家’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回应好各类民生关切,努力把金沙街道建设成为群众的幸福家园。”张卫忠说。陈伟平 严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