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一“路”前行,“苏写”挑大梁的交通担当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A01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编者按:今年以来,江苏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两个创新”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火车头”引领作用,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制造业增长7.9%,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用实际行动扛起了“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即日起,本报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 江苏在行动”系列报道,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展现江苏勇挑大梁的动人风采。

□江苏经济报记者 孙炜杰

从水运到铁轨,各地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正取得积极进展;多地首次测试、应用无人车,交通运输智慧化进一步推广;公交车化身快递车和就医专车,解锁民生服务新范本……今年以来,我省围绕交通运输工作积极作为,各地、各部门在江苏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的进程中,践行着无可替代的交通担当。

织密网络,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告别连日暴雨,南京又回到了高温天气,南京北站的工地也回到了热火朝天的繁忙状态。日前,在南京北站站房1标项目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入模,站房区域出站层首段顶板完成浇筑,为后续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先后遇到高温、暴雨天气,加上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不小的挑战。“我们组织开展了高强钢劲性结构与有粘结预应力结构交叉节点专题研究,采用可视化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精确定位钢筋、预应力筋和劲性结构的避让空间关系,解决了梁柱节点核心区预应力排布难题。”中铁北京工程局南京北站站房1标项目部总工程师梁明栋表示。

经济大省“挑大梁”,要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1月以来,我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21.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3.1%,顺利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包括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盐城段、扬州东站北东联络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宿连航道整治一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申张线航道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常泰长江大桥完成荷载试验;7月至今,许多项目又收获新进展。日前,宁马城际铁路(南京段)板桥站至板桥南站区间左线盾构隧道正式贯通,宁马城际铁路(南京段)全线实现隧道贯通。

交通基建为经济民生的发展打下了“行”的基础。南京北站作为南京唯一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于一体的客站,设计年客流量3600万人次,2027年建成后将让长江北岸的苏皖城市乘客切身体验“轨道上的长三角”;宁马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后,南京与马鞍山将实现30分钟互通互达。“现在坐公交回仪征最快就半个多小时,以前想都不敢想。”扬州市民陈先生说,因为工作原因,他常常要来往南京与仪征两地,就在今年年初,连接南京、扬州的过江通道——宁扬长江大桥(龙潭大桥)正式通车,原本两地市民若想从龙潭乘公交到仪征市区,至少要花3个小时,但走宁扬长江大桥最快只需半个多小时。

民生为本,主动对接市场需求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江苏省口腔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中医院……近日,南京公交集团第5条就医专线B90路正式开通,串联起7家医院+2条地铁,为城市便捷出行再添一条“民生动脉”。

“从地铁站出来到医院路窄,电动车多,年纪大了不太好走。”已经63岁的葛霞告诉记者,这两年因为身体不好,她来医院的频率高了许多。今年3月,南京全市首条“就医专线”B15路开通,通过无缝衔接省人民医院内部道路与地铁7号线清凉山站,让市民就医“最后一公里”从“走得累”变为“行得畅”。3月至今,南京公交又陆续推出了B61路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B66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国际医院以及B26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医专线。此次新辟的B90路与B15路形成“双线联动”模式:B15路全长1.8公里,聚焦医院与地铁7号线的短接驳;B90路则扩展至5公里,强化与2号线的联动,服务范围、对象及便利性全面升级,共同织密“20分钟出行圈”。

交通运输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今年以来,省内交通部门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优化服务供给,持续改善交通硬件,提升服务软件,不断擦亮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底色。8月3日14时06分,726名身着球迷衫的无锡球迷,在嘹亮的助威歌声中,登上从无锡新区站开往宿迁站的D9556次“苏超”球迷专列,成为赛场外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考虑到许多球迷来自无锡等地,我们还特别安排了无锡籍乘务员加入服务团队,在做好服务引导的同时,更能和大家一起为球队加油。”D9556次球迷专列列车长钱敏表示。

“球赛结束都晚上九点多了,我们因为第二天上班,需要当晚就返程,球迷专列省去了我们自驾看球的许多麻烦,解决了返程回家的后顾之忧。”球迷张梓陶告诉记者。今年6月,首趟“苏超”球迷专列——南京至淮安东G9253次列车成功开行,800余名南京球迷率先体验了“高铁+大巴”的无缝接驳。随后,苏州至连云港、淮安至连云港、徐州至泰州等方向的专列相继开行。数据显示,短短50天内,铁路部门已累计开行12对“苏超”球迷专列,运送球迷超2万人次,单列最高运送球迷超1200人。

创新赋能,解锁交通未来图景

每辆装载重量可达1000公斤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准时将快递送达高校附近快递点,工作人员验证接驳信息后便可搬运快件;一辆辆无人驾驶环卫车停靠在路边,只等工作人员用手机下达清洁任务,即可开始清扫、倾倒、加水、充电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近日,25辆无人驾驶物流车、5辆无人驾驶环卫车走上扬州街头,开始6个月的测试。无独有偶,在连云港,无人快递车同样在今年首次投入使用,装载空间5立方米、可装载快递约500件的极兔无人驾驶快递车,掀开了当地智慧物流的新篇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近年来,江苏大力推动低空经济、无人车等交通产业的发展。近日,无锡与连云港签约航空产业合作项目,将携手在无锡连云港专精特新产业园打造航空产业集群,撬动“空中黄金赛道”,推动航空产业商业化落地与运营。据悉,本次集中签约的项目,涵盖飞行服务中心构建、研学实践基地人才培育、研发制造基地建设等低空经济全链条。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25年,江苏将继续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加主动作为、注重协同联动,今年将完成投资2300亿元,确保完成“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元的目标,统筹推动铁路、公路、航道等建设,持续拓展省际毗邻公交线路覆盖面,进一步推动连徐淮、苏锡通(上海)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先行先试探索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扎实做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城市补链强链工作,全面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运输能力提升”“运输产品创新”“发展环境优化”三大示范工程。同时,还要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改数转网联”,全力支持交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