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连云港市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协同机制建构

日期:08-01
字号:
版面:第T08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连云港市拥有厚重的红色革命资源,同时也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将红色革命文化继承好、传播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媒体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探寻文化传播内在规律、推进协同机制建构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连云港市红色革命文化及其传播现状

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文化是在党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镌刻着深厚的历史印迹和时代记忆。连云港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是一块英雄辈出、风云激荡的红色土地。自1927年海属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海州成立以来,连云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形成了厚重的红色遗存,铸就了坚实的革命底色。单就红色资源中的革命文物数量来看,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公布的《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二批)》显示,全省可移动革命文物共227件/套,连云港市入选63件/套,位于全省第一;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3处,连云港市入选6处,位于全省第二,革命文物入选总量位列全省第一。连云港市公布的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共172件/套,其中市革命纪念馆139件/套,市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33件/套。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多元的传播格局。连云港市各级部门秉持用心保护、用情管理、用力开发的理念,深入挖掘和用实用活红色资源,在勇于探索中开辟了生动多元的传播局面。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展了“建爱教基地、寻爱国印记、讲英雄故事、传红色基因”四大行动,既筑牢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又推动了红色血脉融入干群心灵,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一是实施“革命前辈口述史工程”,大规模、抢救性采访拍摄革命前辈452名,采集高清视频26000多分钟,拍摄了《连云港保卫战》《沂沭安澜》等5部专题纪录片,整理出版口述史作品集《红色记忆》系列丛书三部,有力保护了红色遗存。二是打造红色文艺精品,推出了淮海戏《永远记住你》、广播剧《抗日山》《连云港保卫战》、情景剧《曙光》等,制作了《开山岛上的32年》《一把小提琴》《两块银圆的故事》等红色视频。2024年市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岁月流影:连云港历史文化拾萃》,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生动再现了红色原声。三是推出原创红色主题展览,先后推出了《初心永恒——八路军在江苏》《中华脊梁民族先锋——港城百年英烈事迹展》等,并且开发了网上“红色地图”和网上展馆等,真正讲好了红色故事。四是策划红色文化巡演,充分依托红色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苏鲁交通线纪念馆、“开山岛夫妻哨”陈列馆等一批红色基地,开展“薪火相传耀港城”红色文化百场巡演。市革命纪念馆还打造了86个“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实境课堂,讲好“信仰公开课”,切实传播了红色文化。

连云港市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的协同建构

立足于自身实际,连云港市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特别是在资源整合力度、创新创造能力、媒体融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而迫切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协同理念,遵循融媒时代的文化传播规律,进一步推动红色革命文化高标准传承、高水平弘扬、高质量传播。

传播主体维度,要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协同传播的局面。政府部门主要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注重建章立制,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实效考评机制和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固根本、谋长远。学校教育要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坚持理念先行、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将教材内容、课外阅读、经典影视和社会实践有机整合。要切实根据学生的个体和认知差异,分类分众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采用故事讲述、动画演示、角色扮演、绘画创作等趣味化教学方式,如开展 “红色故事我来讲” 比赛、红色主题绘画展览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红色革命文化。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设置寻宝游戏、打卡集章等互动环节,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开展课题研究、辩论赛、社会调查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例如,组织学生围绕 “家乡的红色历史” 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开展 “红色精神在当代的价值” 主题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理论研究能力。开设红色革命文化选修课程,引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社团活动,自主策划组织红色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红色革命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大胆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开展学习研究、社会公益和慰问活动等形式,彰显其协调各方和力量聚合的功能。

传播内容维度,要注重资源整合,挖掘提炼显著的精神标识。从历时态角度看,要按照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依照时间节点、事件性质、实践影响、人物贡献等,将位于各县区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从共时态角度看,对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涌现的革命精神进行挖掘整理,提炼具有连云港地域特色的精神标识,丰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涵,进一步夯实传播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要理直气壮讲好红色故事,从“人、物、事、魂”四个方面展开,在故事中让受众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艰辛奋斗,充分发挥红色记忆的教化力量和育人功能。

传播载体维度,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传播生动起来。要顺势而为,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打造更加多元便捷的传播平台和渠道,特别是要着力形成新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格局,提升传播效能。要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好“两微一端”的便捷特性,形成立体的传播格局,加快公众号更新、客户端升级和门户网站建设,提升用户体验感。同时要注意借助国家级主流媒体平台,大力推送与连云港相关的红色革命文化图文和音视频资料等,放大传播效应。

传播方式维度,要坚持公益化宣传与产业化发展并举。要在红色革命文化公益化宣传上下大气力,切实将网下与网上结合起来。要提前谋划和精准布局,充分利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设置主题,通过演出、展播、合唱、快闪等形式,开展类型多样的革命文化宣传活动。如市革命纪念馆“小红砖”宣讲团就牢牢扎根一线,成为全市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让红色文化“靓”了起来。要在红色革命文化产业化发展上做大文章,积极推出精品线路,开发特色文创,拓展产业链条,实现文旅融合,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如连云区就着眼特色优势,深挖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元素,以“红色+”主题为抓手,将红色景点、自然风光、文化传统、特色老街等资源串联融合,让红色产业“火”了起来。

本文系2024—2025年度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连云港市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协同机制建构研究”(23LKT00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