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黄炎培职业教育质量观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与实践

日期:08-01
字号:
版面:第T05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技术技能人才在各个岗位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转型升级更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技工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肩负着培养高素养劳动者的使命。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出现技能人才短缺,主要原因有技工院校培养目标与实际相差较大、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陈旧、社会认同度较低等。造成此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质量观,技工教育要通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技工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技工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社会认知、师资、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认知偏差。传统观念仍视技校为“低学历选择”,优质生源吸引力不足。第二,重“硬”轻“软”现象突出。一些技工院校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大,但在软件方面,如办学机制、教育观念、管理体制等较为薄弱。第三,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普遍存在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第四,区域发展不均衡。技工学校在东部沿海地区密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需依赖政策扶持逐步完善,区域间在学校数量、办学质量、资源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质量观对技工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渗透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对技工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一)人才培养理念层面

树立实践导向理念: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应紧密联系产业,注重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方针。技工院校应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全面发展观念:他认为职业教育要“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要求技工院校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层面

优化课程体系:依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课程设置应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技工院校可深入调研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开发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借鉴“做学合一”的思想,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通过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

(三)师资队伍建设层面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黄炎培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技工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工艺,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

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组织教师学习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用于教学实践。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层面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指出,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职责,产业界要主动承担起职业教育的责任。技工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产教融合”核心导向

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广“岗位任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教学内容。

建立“产业需求—专业调整—课程更新”的快速响应机制。定期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岗位能力调研,淘汰过时专业(如传统机械加工),增设新兴领域专业(如低空经济运维、跨境电商运营)。

(二)强化资源投入,完善“政校企行”协同机制

积极争取“政校企行”的资源支持,加强资源配置,组建技工教育集团,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满足技能训练需求。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覆盖高危(如焊接)、高成本(如精密机床操作)等实训场景,开发“技能微课”实现线上技能训练,拓宽技术技能学习渠道。

(三)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过程+结果”双评价

建立动态质量监控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业建设、课程实施、就业质量等进行年度评估,定期发布《技工教育质量报告》,全过程监控培养质量。可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制定《技工教育质量评估细则》,细化专业建设(占比 30%)、课程实施(占比 40%)、就业质量(占比 30%)等维度评分标准。评估前开展院校自评、提供支撑材料;评估中采用实地考察、师生访谈、数据核验等方式;评估后形成详细评估报告,指出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质量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编号ZJS2024YB194);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温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机制研究》(编号22GHB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