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何事大通桥上望,风光一样动情思

日期:08-01
字号:
版面:第T04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谭江华

北京拥有悠久、醇厚、广域的水文化遗产。调研好、开发好、管理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首都水文化遗产,以皇家园林水图景、大运河水历史、老城区水信仰及永定河水生计为抓手,推动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我们必须精心打造和保护好这张城市金名片,以凸显北京水生态历史永恒、持续的文化价值内涵。

一、环境变迁与水生计沿革

北京水文化的价值意蕴,在环境变迁与水生计沿革的互动中深刻彰显。从永定河治理到通惠河漕运兴修,环境改造史始终与城市生计模式共生:古代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水患、保障灌溉,催生了码头搬运、漕运商贸等行业;近现代城市水系整治中,自来水系统普及重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这种互动既记录着人类适应自然的生存智慧,如筒子河、什刹海等水系布局兼顾防御、供水与民生需求,也孕育出亲水而居的文化特质,从运河号子到胡同水系周边的市井生活,形成了独特的地域认同。如今,对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更彰显着兼顾发展与公平的现代价值,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滋养。

二、精神变迁与水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中对水的解释为,“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礼记·月令》中也曾记载,周代官方每年都要举行两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水神活动。长江、黄河、淮水、济水这四条最著名的河流(古称“四渎”)更是很早就被列为国家祭祀的对象,从汉朝形成定制,一直沿袭至清。正因为水不仅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更是在长期的文明进化过程中演化为人类精神与哲思的象征符号,成为人类自我价值呈现与社会道德表征的载体,引领着人类集群反思、确认与自省,并为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及人际关联意义上的安所遂生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与伦理标准。而其间的核心精神传递,必定离不开对水哲学、水伦理的终极追问,也与传习久远的水民俗、水信仰仪式密切相关,或许正是其丰富多彩、雅俗共济的逐水而居的生活,渲染、滋生出了吻合时势、统领众生的水精神。

三、社区变迁与水权力网络

北京水文化的深层价值,在社区变迁与水权力网络的互动中呈现多维面向。古代护城河与漕运水系催生的码头社区,如积水潭周边的“船板胡同”,其水权力由官府漕运司、行会与民间水利会共同掌控:官府把控河道疏浚权,行会分配码头泊位,居民自主管理水井使用规则,形成“官—商—民”分层共治的权力结构,既保障了物资运输,又孕育出茶馆议事、漕运号子等社群文化,彰显水权分配中的秩序智慧。近现代自来水系统的铺设重塑了社区权力网络:市政部门取代传统水利会成为核心管理者,胡同里的公用井逐渐被自来水管道替代,社区用水从 “邻里共享”转向“公共服务供给”,这种变迁既体现了现代城市治理对水权的集中整合,也通过水表入户、节水宣传等实践,强化了居民的公共资源意识。当代水系治理中,水权力网络更趋多元:社区居民通过“河长制”参与永定河、潮白河的生态保护,与环保组织、企业共同监督水质,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协同” 的模式,让水权从管理工具升华为社区认同的纽带。从漕运时代的分层共治到如今的多元参与,北京水文化始终承载着社会治理的演进密码,其价值不仅在于维系城市生存,更在于通过水权力的动态平衡,塑造着社区的凝聚力与文化韧性。

四、审美变迁与水艺术承续

北京水文化的审美价值,在审美变迁与水艺术承续的交织中愈发厚重。古代皇家园林以水构景,如颐和园昆明湖借西山为背景,构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审美意境,龙舟竞渡、荷风赏月等活动将实用与雅趣融合,形成庄重与灵动兼具的宫廷水艺术;民间则以什刹海为载体,发展出冰嬉、垂钓等市井水趣,体现朴素的生活美学。近现代工业废水曾让水系审美蒙尘,而当代通过河道治理重现 “水清岸绿”,催生了永定河生态廊道摄影、亮马河夜航等新形态,传统水画、水谣与现代光影艺术结合,既延续亲水审美基因,又赋予水艺术环保内涵。这种审美变迁中的承续,让水文化成为连接古今的精神纽带,彰显着城市在生态与人文共生中的价值追求。

综上所述,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人类共同体共生共存的每一天都要和水发生联系。可以说人类生存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敬畏水、崇拜水、研究水、治理水、利用水、讲述水的历史。国家盛衰、政权更迭、生产变革、技术改良、生活变迁,乃至文艺勃兴、数算发明等人类文化嬗变的诸多现象或多或少与想象、界定、观测、管理、划分、配置水有直接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活形态、生产方式及文学艺术等都打上了水的烙印,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与地域表征的独特水文化。而北京园、河、湖、潭水系的时代变迁及其水文化的历史演化过程,必然也是人类与自然相抗相容、相生相化的共生共进过程的体现,其间因人与水的紧密关联而生发出水文化的各个不同层面则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水文化在器物、制度、理念上的丰富意涵和多维价值。尤其是在众生共水而存、缘水而立中逐渐强化的水认同与水觉悟更奠定了新时代以水为主题的生态理念与环境伦理的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范项目北京市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JDSRB007)的最终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