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足球学院 李锦硕 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 跃
一、现象:足球盛宴带来全民狂欢
2025年春夏,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火爆登场,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省、辐射全国的现象级文体狂欢。观赛现场盛况空前,场均观众突破三万人,南京奥体六万球迷创震撼场景,其他赛区同样一票难求。线上热度同步引爆,抖音““苏超””话题播放量冲破十亿大关,海量短视频持续破圈。赛事经济效应显著,赛场周边消费增长超过三成。这场源于城市血脉的足球盛宴,书写了“全民共享文体狂欢”的崭新篇章。
二、真谛: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这一真理,深植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沃土。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在于“拿了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而非仅仅解释世界。这深刻阐明了认识世界的目的全在于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创造新的现实。
在当代中国复兴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一真理在新时代绽放出的最璀璨光芒,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灯塔和行动纲领。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它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也为包括体育事业在内的一切领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方法论。
“苏超”的破茧成蝶正是自觉践行伟大思想的结果。它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育事业;如何破解传统足球领域被资本裹挟、脱离群众的痼疾;如何激活民众伟力实现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苏超”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足球变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灵魂、提供了动力。“苏超”爆火正是这一思想伟力在足球沃土上必然结出的硕果,是“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辉煌印证。
三、密码:新思想引领下的多维共振
(一)经济维度:创新引擎轰鸣
“苏超”的爆火深刻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核心价值。“苏超”以制度创新构筑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重构治理框架、强化政府引导监管、建立成本可控体系,引导球队深耕青训、聚焦竞技与社区联结,使足球回归大众文化与城市荣誉本源;同时,“苏超”以拥抱数字浪潮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创新赛道,通过打破传统转播桎梏,构建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全矩阵传播生态,激发全民内容共创,并依托智能算法实现海量赛场内外及文旅造梗短视频的裂变传播,以极低成本达成影响力几何级放大与民众精准激活,完美实证了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文体产业、驱动效率变革与质效提升的新路径。由此可见,制度创新破除发展壁垒,新质生产力创新开辟增长空间,两者共同开拓了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二)政治维度:人民全程在场
“苏超”的爆火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展现了人民在赛事中的全程在场。其“人民性”首先根植于球队组建的全链条民主实践,如常州队公开选拔打破职业门槛,汇聚教师、学生、外卖员等普通市民组成“市民子弟兵”,确保赛事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赛事组织体现全方位民主协商,政府部门高效响应民意,如徐州市政府为满足观赛需求迅速启用当地奥体中心,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最震撼之处在于实现了民主参与的全覆盖,主场赛事升华为全民共享的城市节日。无锡、南通等地市民自发开辟“第二观赛战场”万人同看;商铺悬挂助威旗帜,餐饮推出球迷套餐,文旅设计主题线路。这种超越赛场的全民创造力与参与热情,使“苏超”成为一场真正由人民创造、全民共享、全域沸腾的盛典。
(三)文化维度:精神血脉偾张
“苏超”的爆火集中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体育领域的同频共振与磅礴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宿迁与徐州之间的“楚汉对话”,扬州与镇江之间的“早茶德比”,将历史底蕴转化为赛场上的倾力拼搏与观众炽热的家国情怀,成为引爆“苏超”关注度的第一桶“文化真金”。革命文化淬炼的英雄主义在绿茵场回响,盐城17岁门将“不惜牺牲”的誓言与泰州主场“三个不相信”的钢铁图腾,彰显了为城市荣誉无畏担当的时代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的集体主义力量更是震撼人心,南京、苏州等地自发组织的“高铁助威团”生动诠释了“客场亦是战场”的深刻内涵。这种集体行动,使“苏超”升华为彰显新时代集体认同的盛大仪式,为体育强国注入了深沉的文化动能。
(四)社会维度:公平可感可及
“苏超”的爆火具象呈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赛事建立了公众深度参与的共治机制,球迷可监督球队,社区组织志愿者维持秩序。某市球队违规时,市民集体投诉促使叫停合作,实现“民意直通决策端”,彰显人民成为治理主角。赛场浸润公平正义,球员公开选拔,严打假球黑哨,杜绝恶意犯规。爆火后常州仍保留最初申报的烧烤摊赞助席位,“不忘微时之诺”让公平在资本洪流中岿然不动。“苏超”的终极价值在于赋予群众真切的精神获得感,即使如“五战皆负、丢掉笔画”的常州“川军”,其球员每场拼搏也赢得全市致敬与全国尊重。群众为家乡球队落泪鼓掌,珍视的是那份荣辱与共的精神共鸣。这证明,以公平为基、以奋斗为魂的发展成果,最能赢得人民深沉的热爱与归属感,这正是社会治理的温度与高度。
(五)生态维度:发展模式蝶变
“苏超”的爆火鲜活映射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文体领域的实践。它拒绝烧钱模式,深挖文化基因与群众热情,实现低投入高效益,并带动体育培训、餐饮住宿、文旅消费等产业链协同发展。徐州赛事酒店入住率激增40%,淮安小龙虾热销,常州“恐龙园”游客井喷,共同彰显了人文生态资源驱动经济活力、社会凝聚力与生态承载力统一的新模式。“苏超”以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政府增开球迷专列,文旅推出优惠,商铺打造主题餐饮,证明绿色健康消费场景能释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巨大需求。“苏超”通过构建绿色发展的投资磁场,吸引赞助商从初创时6家猛增至26家且一席难求,喜力、京东、阿里等品牌主动押注,印证了避免泡沫、保持真实的可持续绿色足球,远比烧钱的“金元”模式更具生命力。
四、本质: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的交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两大基本原则:党的全面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全面领导为联赛锚定航向、保驾护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则赋予其深厚根基与不竭动力,两者的交响共鸣确保了“苏超”始终沿着正确轨道蓬勃发展。
(一)党的全面领导:“苏超”爆火的根本保证
“苏超”的爆火依赖于党的全面领导所提供的坚实保障。顶层设计上,省委省政府统筹制定发展纲要,各市高效协调资源,精准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政府规范搭台、资本有序伴舞、人民主场唱戏”创新模式,规避资本无序扩张风险。宣传赋能上,党的宣传系统深度参与:南京官媒首创“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瞬间点燃全网共鸣;中国邮政发行主题邮票、上海铁路局高铁开行球迷专列、北海舰队声援参赛球队,将赛事升级为家国情怀载体,筑牢“人民体育”价值导向。在统筹协调上,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克服条块分割,凝聚赛事、场馆、安保、宣传、文旅等多元主体于“办好人民足球”目标之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确保了赛事组织与氛围营造的无缝高效,提供了最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以人民为中心:“苏超”爆火的根本原因
“苏超”的爆火深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度上,“苏超”强制球队扎根社区,打破精英垄断,确保联赛属于人民(516名球员超65%为普通从业者)。实践上,其燎原之势源于人民深度参与:球迷齐唱《歌唱祖国》点燃爱国情怀;全民化身“内容官”传播赛事魅力;市民更以礼遇客队等行动自觉抵制网络杂音。价值上,联赛成果普惠全民,核心是深层情感共鸣。镇江门将腿抽筋失球却赢得全场敬意,连云港球员韧带撕裂仍勇往直前,这些平凡英雄展现的奋斗精神引发全社会共情与礼赞。这种源自共情的精神激励,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最高体现。“苏超”的实践证明:当一项运动真正在制度上属于人民、在实践中依靠人民、在价值上惠及人民时,便能焕发出超越竞技的磅礴伟力,升华为凝聚人心的全民信仰。
五、前路:“改革、法治、党建”铸就可持续未来
“苏超”的爆火是思想引领下文体创新的璀璨结晶,但其需稳固制度根基与持续动能保障。唯有深化改革、筑牢法治、强化党建“三位一体”,“苏超”方能破解深层次矛盾、防范潜在风险、校准前进航向,确保这场属于人民的足球盛宴行稳致远。
(一)改革:破立并举,激活内生动力
“苏超”的未来活力,根植于刀刃向内的深化改革。核心任务在于坚决破除束缚发展的两大障碍:僵化落后的足球管理体制壁垒与封闭排外的“圈子文化”桎梏。在此基础上,必须将打造社区足球体系与变革青训培养制度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构建科学、普及、衔接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与输送通道,为联赛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同时,必须精准规范资本参与机制,明确其边界与责任担当,确保资本成为服务联赛健康发展、助力竞技水平提升和成果普惠大众的源头活水,而非操纵赛事走向、追逐短期暴利的绝对主宰。常州市发布的《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是这一方向的有益探索。
(二)法治:立规明矩,筑牢稳定根基
“苏超”的稳定运行与持久公信力,有赖于构筑严密的法治防火墙。尤在赛事蓬勃兴起、影响力急剧扩大的关键阶段,更需以公开透明的制度设计作为立身之本。这要求建立一套严密的规则体系并配以强有力的监督执行机制,对假球、赌球、黑哨等严重侵蚀体育灵魂、破坏公平竞赛根基的毒瘤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打击态势。例如,面对“苏超”“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各赛区普遍建立了实名制购票等规范程序,公安机关更是强力打击“黄牛”行为,有效遏制了市场乱象。这些实践,连同对赛场内违规行为的铁腕整治,共同将“诚信”与“公正”内化为“苏超”最闪亮的核心价值标签,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持久信任。
(三)党建:定向领航,坚守初心使命
确保“苏超”行稳致远的关键之处,在于持续强化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将“办人民满意足球”的初心使命作为引领联赛发展的灵魂,将其深刻融入联赛发展的血脉之中。为此,需从政治建设(坚决服从大局,服务国家体育战略)、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服务人民需求)、组织建设(有效健全党的工作覆盖,确保党的力量扎根联赛各环节)、纪律建设(严明规矩红线,规范运营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全面强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苏超”这艘承载着人民期盼的航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永不偏离正确航向,坚决杜绝传统足球领域各种沉疴乱象的死灰复燃,永葆联赛的人民属性和纯洁本色。
结语:足球梦托起中国梦
民族复兴必然包含体育复兴,足球崛起更是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一步。“苏超”模式扎根“强富美高”新江苏实践,将总书记“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的殷切嘱托转化为足球改革发展的强劲动能,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足球的清晰图景——它是扎根人民、服务14亿群体的普惠足球;是推动资源公平共享、追求各级联赛共同发展的足球运动;是运动竞技水平与精神文明价值协同提升的足球赛事;是践行绿色低碳运营、拒绝“金元”泡沫的可持续足球运动;更是传递友好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互鉴的和平足球。在思想伟力指引下,“苏超”探索必将照亮中国足球前路,为民族复兴贡献澎湃文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