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阳信实践

日期:08-01
字号:
版面:第T03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智慧农业服务”。可见,在新的农业生产形势下,“数字化”与“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成为核心驱动力。

山东省阳信县,既是肉牛屠宰规模、进口牛肉数量、加工企业数量均列中国县级第一位的畜牧养殖大县,又是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总产量接近46万吨的粮食种植大县。阳信县以入选山东省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为契机,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路径,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数字赋能畜牧业全链升级

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阳信县立足肉牛资源优势,探索形成了“种养加”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在该社会化服务模式基础上,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赋能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对肉牛全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促进了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一)建设肉牛产业综合园区牛智谷产业园

一是搭建全国首个肉牛领域智慧化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整合本地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多环节优质数据资源,集成了鲁牧云、海关监管、新华指数发布等多个知名平台,实现了肉牛全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市场供需的撮合以及供应链的保障。二是汇集检测检疫、冷链仓储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园区内建有综合检测便企服务中心、进境肉类海关监管服务中心、智能冷链交易配送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等,旨在推动肉牛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二)打造国内首家5G高端肉牛智慧牧场

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电信先进技术,该牧场配备了数字信息平台、中央厨房、AI监控及配套设施,通过电子耳标和智能项圈,对母牛进行实时监测、精准饲喂,使得饲料利用率提高5%、养殖成本同比降低10%、养殖收益提升30%,真正实现了养殖可监管、质量可追溯的肉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三)建设智慧网络化畜禽粪污收储运处理模式

阳信县整县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畜禽粪污收储运模式,实现“村收集、镇运输、企处理”的一体化畜禽粪污循环体系。借助中广核项目,年处理粪污22.8万吨,年生产天然气291万方、有机肥4.95万吨。同时,全县范围内建设有10处有机肥厂,年加工有机肥50万吨,年可利用畜禽粪便150万吨,实现畜禽粪污变废为宝,促进了种养融合增效发展。

(四)创新养殖、屠宰模式并实行赋码管理

为让养殖户有牛能养,阳信县逐步探索出政府推动的“半托管”模式和企业主导的“全托管”模式。“半托管”模式主要服务于中小养殖户,由政府出资建设标准养殖小区,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养殖户提供相关服务的养殖模式。“全托管”模式是由养殖户委托公司代购并进行肉牛采购、育肥管理、疫病防控、粪污处理和销售等环节专业托管的养殖模式。为实现集中统一屠宰,阳信县设立21处牛羊集中屠宰点,派遣官方兽医进行集中检疫,解决养殖户屠宰无固定场所等问题。针对养殖、屠宰检疫各环节,阳信县按照“一场(户)一码,一牛一标”原则,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电子耳标”创新试点,实现了对信息的快速收集、赋码管理,达到了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库存可查的目的。

二、智慧管控种植业增值提质

作为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阳信县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生产全托管、半托管服务,探索出“农民+合作社+企业+金融+鲁农担+保险”六位一体协同推进农业生产耕种收储销加工多元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了“良田、良种、良技、良服”与“优产、优购、优价、优销”融合发展机制。

(一)建设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智能化监测网络

目前,阳信县已建成农业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1处、综合检测中心3处,技术覆盖面积67万亩,核心区面积约1000亩。借助物联网,在种植基地配备自动识别虫情测报灯、智能孢子捕捉系统、农田远程实时监测等智能化设备,通过实时网络监测平台,数字化呈现温湿度及虫情发生趋势变化,实现了病虫害的预警监测,提升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

(二)推广智慧化综合农事指导服务

阳信县翟王镇于2023年上线涉农综合服务“MPA智农”App,借助“遥感卫星监测+云计算”技术,农户可实时观测在田作物长势,及时合理安排农事计划,并结合标准种植方案,实时获取农事建议,真正实现从“经验备耕”到“科技备耕”的转变。阳信县润丰农机服务联合社与中化集团、中储粮等国企开展战略合作,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的全过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建立了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将信息技术综合、全面、系统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在农机GPS等信息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农机农技的一键服务,不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

(三)创建现代智慧农业试验区

阳信县润丰农机服务联合社在河流镇建立了集信息技术、墒情监测、病虫分析、水肥一体等模块于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试验示范田,用于品种引进繁育、新技术应用等试验示范工作;阳信县丰阳特色果蔬种植示范园建设冬暖式大棚7座,棚内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智慧监测等设施,可实现棚内温湿度实时监测、智能滴灌、自动喷药等功能。

(四)加强数字金融信贷支持和保险托底

结合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户需求,鲁农担、相关金融部门因地制宜推出农耕贷、粮仓贷、强村贷等一系列数字信贷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融资需求,精准服务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完善农业担保体系,由托管公司和政府共同交纳冬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费,服务农户实现投保率100%,有效防范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结 语

阳信县以数字化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生动范本。从肉牛全产业链的智慧管控到种植业的精准服务,从粪污资源化的循环利用到数字金融的精准滴灌,其探索既激活了产业潜能,又筑牢了乡村振兴根基。未来,需持续深化“数字+服务”模式,让技术红利更广泛地惠及农业生产,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阳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