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清廉国企建设见行见效
日期:08-01
大力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国有企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必须准确把握实践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主动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企业改革发展使命任务,把好“三个度”,推动清廉国企建设同企业发展、治理深度融合,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做强、做优、做大,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一、把好专责监督“精”度
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必须把牢专责监督政治属性,找准监督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主动服务所在区域以及自身企业的发展大局,做深做实政治监督,做细做好日常监督。要锚定“国之大者”,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根本任务,做到紧扣重要讲话要求什么、指示批示什么,党中央正在关心什么、正在强调什么,以及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拎出监督重点,作为第一政治要务紧盯不放、寸步不让。要紧扣“本地大计”,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将监督工作与本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管党治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涉及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找准找实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跟进监督、全程监督、嵌入监督,督促所在企业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确保落地见效。要围绕“企业大事”,聚焦所在企业发展战略、改革任务、经营管理、选人用人、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好主体责任, 职能部门落实好监管职责,在推动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基础上,靶向开展监督,发现并破除贯彻落实决策部署中存在的落差温差偏差,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以“服务式”监督护航企业发展。要坚持对监督事项做到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责任化落实、不定期检查,让监督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实现闭环管理,确保监督“时时在线”。
二、把好廉洁教育“深”度
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品格,更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底线。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开展廉洁教育要立足企业实际、抓好结合,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感染力、穿透力和影响力。要提升谈心谈话质量,坚持用好用活谈心谈话“利器”,建立健全全覆盖谈心谈话机制,针对不同谈话对象的不同特点,因岗、因人、因时量身定制谈话方案,当好“婆婆嘴”,念好“紧箍咒”,并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传导责任压力、督促履职尽责、鼓励担当作为的同时,把脉思想状况,抓早抓小“治未病”。要抓牢警示教育准心,突出靶向思维,聚焦违纪心理、违纪行为、处置结果、案中人忏悔等内容,深挖警示教育案例资源,针对不同层级、类别、领域的干部职工需求“量体裁衣”,突出贴近性、增强代入感,实现“精准滴灌”,避免受众体验距离远、够不着、摆不进去,出现“吃瓜群众”。要拓展教育对象的范围,廉洁教育不是党员干部的专属,坚持将一线非党员职工群众纳入经常性廉洁教育中,系好小微权力“安全带”,实现廉洁教育全覆盖,不留死角盲区。要利用好一线班组安全及业务培训、工作例会等载体,推动生产、廉洁一起抓,确保盯住“关键少数”的同时带动管好“绝大多数”,实现转作风、强服务、树形象的目的。要厚植廉洁文化氛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抓好经常性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教育,把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发挥其对岗位的渗透力和教化功能;注重挖掘和选树一批清廉典型,推动形成清廉务实、比学赶超的生动氛围;坚持多形式开展廉洁主题活动,推动廉洁意识入脑入心。
三、把好清险除患“力”度
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必须深刻领悟发展和安全“一体双生”,主动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主动仗、攻坚战,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要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立足“监督的再监督”,主动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开展分析研判,督促职能部门、所属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查找到的管理盲区、监督弱项、制度漏洞,完善制度机制,健全监督体系,做实预防预控。要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紧扣企业所在的市场环境、业务特点、运营规律,进一步规范权力集中、资金富集、资源密集领域,以及管人、管资金、管资产、管项目等重要岗位人员和关键人员授权管理和权力制衡,执行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内控体系管控要求,并通过日常监督、集中整治、专项治理等形式,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落实,形成整治一批问题、查处一批案件、治理一个领域的综合效应。要坚持以案促改促治,坚持用好企业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富矿”,通过复盘解剖麻雀,深挖案发背后的思想教育、监督制约、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办案、整改、治理贯通。注重对照同领域、同系统其他企业发生的典型案件或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做到防微杜渐。
结 语
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是国有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国有企业纪检组织通过把好专责监督“精”度,以精准监督护航企业发展;深化廉洁教育“深”度,用文化浸润筑牢思想防线;加大清险除患“力”度,以主动作为防范风险隐患。三者协同发力,方能推动清廉建设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确保国有企业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永葆政治本色,为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