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新时代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价值探索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T03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积累形成的民族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跨时代精神内核和智慧理念。新时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应对当代社会现实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

一、推动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包含着众多的创新发展因子与产业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作为文化创新“富矿”,为当代文化创造、产业创造提供了深厚资源和精神养分。新形势下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优秀因子,既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又是引领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近年来,传统文化优秀因子中的符号、精神、艺术,为现代文化创造提供了特有的民族标识度与创新价值,譬如河南卫视频频“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用精美的古典与恢宏的震撼性舞蹈动作“创造性转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影响力的表达新形态。在国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譬如敦煌元素、京剧脸谱、汉字书法等传统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随着相应文化产品出口规模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沿着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渐次复生,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蓬勃生机活力。

二、促进纾解当代社会现实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优良因子,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且为解决现阶段现实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现实借鉴。针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社会转型期“价值失序”“生态失衡”等现实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提供的是既有思想深度又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独特智慧,赋予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以文脉滋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民为邦本”的治理观、“革故鼎新”的变革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不断获得新的时代诠释和民族表达,大大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逻辑对时代课题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承载的“仁义礼智信”“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能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建构中发挥无可取代的积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对当今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了超越历史时期的共振。北京在中轴线申遗等城市规划中不仅仅保存了城市文化脉络,而且居民生活品位、城市宜居程度也得到提升。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桑基鱼塘”等传统生态农业建设的应用,不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中医“阴阳平衡”的养生智慧被纳入现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就很好地回应了当下社会心理健康等热点问题。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密码,将其概括性地开掘能够增强国家的文化实力与话语权。在全球化与文化交流加深的历史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我们巩固国家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话语权的一种重要载体,让中国文化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贡献中国经验与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借助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提高了我国的文化形象。全球500余家孔子学院,将“和而不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之中,是中国文化对外发展并赢得广泛认可的重要文化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中“协和万邦”“互利互赢”的传统智慧精神给国际互动奠定了价值观基础,拉动了我国文化贸易与沿线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TikTock上“京剧脸谱”“书法”的“病毒式”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越过了文化障碍,形成了独具代表性的国际传播效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为中国应对世界性议题贡献了“东方智慧”。“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想,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先导原则,“道法自然”对自然万物采取宽容与关怀态度,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东方的生态认知,国际上一些学者用“中庸之道”来解读多边主义,用“天人合一”来应对生态危机。这就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引发的文明对话,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胸襟和当下性,增强了我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