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沃野里绘就的绿色新“丰”景

日期:07-28
字号:
版面:第A01版:热点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七月的高淳,田畴织锦,沃野生香,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生动呈现。稻田里,一台台插秧机来回穿梭;村子里的电商中心,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白墙黛瓦的民宿古朴又典雅,成为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归处……这一组组场景呈现出这方水土的日新月异和澎湃活力,见证了当地稻田里的碳呼吸、生态田的数字变现、枕湖而居的颜值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都说,农村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定盘星”。近年来,在南京这片土地上,农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广袤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稻田里的“碳呼吸”

7月,水稻插秧进入繁忙期。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各处齐齐整整的稻田构成了这个季节最炫目的颜色。清晨,稻田还凝着露水,村党总支书记魏统田弯腰拨开稻叶,田间黑色的“水沟”纵横交错,“这是土里的‘黑金子’!一般的农田可没有。”他说的“黑金子”,就是铺在有机稻田里的生物质炭。近年来,南京率先启动江苏省首个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在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500亩良田上种植“零碳水稻”,并进行有机水稻土壤数据管理采集试验,核算固碳减排数据。

“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往田里撒炭末是什么技术?”魏统田回忆。在大伙的纳闷中,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走进田垄,在30个监测点架起监测仪,投放60吨生物质炭。一年后数据说话:500亩有机水稻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6.1%,总计减排增汇二氧化碳当量130.67吨。最让大伙惊喜的是:“同样的地,生产的稻米更多了,病虫害更少了,仅一年销售额增长100万元,我们光分红就多出1700元!”

这场稻田的“碳呼吸”催生的经济远不止于此。去年3月,红宝丽集团通过拍卖,以75元/吨、总计9800.25元的价格,买走这130.67吨碳汇量,用于工业生产消耗,江苏首单农业碳汇交易就此诞生。

如今和睦涧村水稻种植面积3232亩,其中有机水稻2600亩,“和睦涧”牌大米从2010年至今已连续14年被认定为有机产品,获得“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发展案例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二十年前推广生态种植时,村民最关心‘效益在哪’。”魏统田指向展柜里“0000001”号碳票,“如今田里每株稻子都在回答:绿水青山就是最实的‘金饭碗’。”

生态田里的“数字变现”

走进高淳区漆桥街道双游村农民创业园电商中心,“叮咚!叮咚!”的订单提示音不绝于耳。现代化大棚里,沾着晨露的青椒、自然红润的西红柿等待采摘;棚外,800亩“南粳46”“籼优63”水稻田绿意盎然。

“早上的园区就像个不停转的陀螺——农户摘菜要赶新鲜,分拣打包要抢时间,物流车也得准时把菜送进南京各大商超。”双游村党总支书记诸新良话音刚落,又一辆冷藏车驶进电商中心。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年销售开票额达3.9亿元的创业园,10年前还是市级经济薄弱村,村集体收入仅53万元。

“穷则思变。好山好水就是我们的本钱,种生态好产品是我们的目标。”诸新良道出秘诀,双游村的800亩稻田坚持轮作休耕、农化减量,而守护生态也带来了回报:种植的“南粳46”“籼优63”两个品种亩产达950斤,每年为集体增收3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近30万元。

有了生态好产品,如何变现?对双游村而言,电商就是这股“东风”。在村党总支牵头下,双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生态农产品“触网”上线。随后,村里又整合流转1700亩土地,以电商为引擎,打造集电商中心、直播平台、农产品加工检测中心和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于一体的新业态。优质农产品遇上电商东风,效益节节高。双游村先后与多家知名商超及平台达成合作。仅盒马一家,月供蔬菜价值就达250万至350万元,“大幅提升了销售能力和渠道稳定性”。诸新良说。

电商的蓬勃发展,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园区目前已吸引十余家相关企业落户,直接创造了30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带动近万人次临时用工就业,去年劳务性工资支出达15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8万元。“以前在家只能干干农活,现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收入5000多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在净菜加工车间工作的马春花笑着说。除了线上,双游村还大力发展线下模式,方便各类人群消费。守护一方青绿,双游村真正种出了富民兴村的“金穗子”。

枕湖而居的“颜值经济”

沿双游村农民创业园电商中心往东北方向行驶5.5公里,就来到了漆桥街道茅山村胡家坝自然村。阳光下,龙墩湖的水波轻拍堤岸,白墙黛瓦倒映在湖面,不少游客正在湖边拍照。

这个因修建龙墩水库搬迁的移民村,以前因“路烂、环境差”让村民发愁。“为打通堵点,激活生态优势,茅山村实施了全域环境提升工程。”茅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胡全福介绍,“3000多万元的投入让村庄换了新颜。”

如今的胡家坝村,宽阔的柏油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五彩墙绘扮靓巷道,绿泽盆景园、敦元苗圃园沿湖铺开,82亩的村落成了“步步皆景”的画卷。

“道路宽阔平整、楼栋错落有致,民宿干净整洁,还能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带着娃来度假真不错!”家住南京建邺区的游客王思凡对民宿十分满意。

生态颜值带来“流量变现”。茅山村与高淳慢城集团合作,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打造“渔隐朴宿”民宿项目。8栋老屋经统一改造,各具特色,开业不到两个月营业额就超20万元,入住率达65%。

“十年前这里还是‘外墙脱落、墙体开裂’的闲置老屋呢!”村民傅文丹站在自家改造后的民宿前笑道,“现在这栋房子不仅修葺一新,还让我一次性拿到了20多万元的租金。”

民宿里,两三个年轻人正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我们都是从周边过来的,这里农家气息浓厚,能近距离欣赏龙墩湖的荷花,旁边还有一处竹海,让人心绪宁静。”

同傅文丹一样,村民赵胜梅家原先是一处破旧的老房屋,如今,通过出租闲置农房,每年可增收1万多元。而她也在民宿里做起了服务员,每月还有3500多元的收入。“守着龙墩湖一辈子,没想到这湖能变成‘聚宝盆’”。赵胜梅说。如今,从长路积水要踮脚走,到现在游客天天来拍照,茅山村的绿水青山已然成了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