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释放青年向“新”力,写下南京创新发展新注脚

日期:07-28
字号:
版面:第A01版:热点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 实习生 傅 敏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日前,“赢在南京”系列赛事之一——以“科技自立自强,双创驱动发展”为主题的第九届“赢在南京·江宁杯”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暨南京都市圈双创邀请赛成功举办。比技术、拼实力,一个个创新项目正不断书写着南京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剑指核心,对进口依赖说“不”

本次大赛设立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和现代农业5个参赛领域以及创新方法运用组,共6个组别。 参赛项目既有新技术新产品,也有新理念新模式。其中,不少项目剑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彰显出南京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在高精尖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担当。

在装备制造领域,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团队聚焦新一代核电站保温层技术,突破技术封锁,掌握了超薄材料压制成型等关键创新工艺,成功将用于核电站的保温层从非金属材质替换为金属材料,保温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且能够满足核电站设计的60年使用寿命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了金属保温层设计方法标准、制造工艺流程、试验与检验规范及工装试验设备等系列化技术与装备,为金属保温层批量化生产积累大量技术与经验,助力核电站大规模建设,提升核电站运行效果,为我国新一代核电站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支撑。“在项目开展之前,国内核电站相关技术依赖国外进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自主国产化,整体费用较从国外直接采购降低了近50%。”航天晨光技术人员高进伟告诉记者,目前,该金属保温层已在多个核电站得到应用,具备了为“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提供相关技术的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工业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长期依赖进口,存在设备昂贵、技术“卡脖子”、备件周期长、服务慢等问题,设备损坏维修成本高,威胁企业生产与装置安全。在此背景下,扬子石化启动淤浆法聚乙烯装置色谱国产化开发与应用,实现淤浆法聚乙烯装置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同时,设备采购价格相比进口降幅约30%,有效推动了石化行业降本增效。

微光成炬,助力新兴产业腾飞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机器人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智能电网产业链竞争力国内领先……放眼南京,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而回到赛场,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亦将目光投向于此,将力量不断汇入城市发展的大局。

“我们利用5G技术覆盖了整个生产设计及后续维护全流程。”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数字化工程师侯家煜介绍起此次带来的“5G+工业互联网赋能轨交装备智能制造”项目。聚焦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运营、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目标,公司研发团队利用信息化、AR / VR新型交互技术、5G及边缘计算技术,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了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各系统间信息的高效传递和价值提升。“项目涵盖了多个应用场景,包括视觉检测、应用系统搭建、工厂布局、轨道产品信息传输、售后维保等。在外部产品方面,通过在车辆上布局传感器,车辆信息可反馈至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分析处理。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推广至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多形态多功能热界面材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人形机器人高功率密度、狭小空间及高频振动等特殊散热需求,创新性地开发了多形态(固态/半固态/液态)多功能热界面材料,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并构建了完整的“材料设计—性能验证—工艺开发”技术体系;“基于视觉语义理解与大语言模型的低空智能导航系统”项目突破性构建“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决策生成”跨模态闭环,不仅适配应急救援、城市巡检等多元任务,更将推动无人机在复杂场景下的自主化升级;“强电磁环境下基于智能抗扰无人机的高压线路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提出一种多源扰动下无人机挂线测参安全控制方法和一种无人机挂线测参的同塔相邻线路陪停优化方法,旨在解决强电磁环境下传统人工挂线测参的安全性和精准性问题……随着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南京新兴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

以赛为始,创新之果走向更广空间

以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为培养高层次双创人才和优秀工程师队伍提供青年科技人才支撑,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自2017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多届。据不完全统计,从大赛项目团队中已走出9位江苏省“企业创新达人”,1位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5位科技人才入选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部分项目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本届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项目征集以来,青年科技工作者参赛热情高涨,经联办单位推荐、大赛组委会审核,有效参赛项目达135个。

参赛项目类型丰富,现场精彩纷呈。奋力斩获佳绩的同时,参赛者们更期望着创新之果能绽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南京溧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此次带来的项目是“生活水箱三维空间全自动清洗消毒系统”。聚焦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箱卫生安全问题,该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360°旋转球形高压喷嘴,可实现精准清洗,同时通过用水数据分析预测用水低谷,可智能安排清洗时间。“根据国家二次供水规范,管理单位每年需对水箱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目前常见的人工清洗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南京溧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鲁鹏表示,该系统已在江苏、湖北、四川等多个省市投入使用。“参加此次比赛,除了进一步推广该项目,我们还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增强老百姓对用水安全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的“辐射效应”也持续凸显。在此次有效参赛项目中,马鞍山、滁州、淮安、溧阳等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参赛项目不在少数,进一步促进了南京都市圈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