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慎权明界:以制度刚性与思想自觉织密公私防线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T06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现代化进程中,厘清公私边界、规范权力运行,已成为提升治理效能、营造清明生态的关键所在。制度层面,权责清晰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权力运行的“笼子”越扎越牢;思想层面,党性锤炼和纪律教育持续强化,不断夯实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然而,伴随改革步入深水区,权力寻租的形式更趋隐蔽多样,利益输送的链条更为错综复杂,新兴业态与科技手段也给传统监督方式带来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亟须进一步提升对“慎权明界”的整体性认知,重塑公私分界的清晰感与约束力。既要以制度刚性明晰权力边界,也要以思想自觉涵养党员干部秉公用权的价值定力,更要在二者的协同联动中构筑起全方位的立体屏障,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一、以制度织牢公私分界的“硬防线”

制度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石,其刚性特质为织牢公私边界提供了不可逾越的硬防线。为压缩权力异化空间,阻断“公器私用”风险,制度建设必须走在执行之前。通过构建权责清晰、程序严密、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以规则确定性替代个体自觉的可变性,不仅有助于细化履职标准、规范行为逻辑,也为防止权力越位与责任虚置提供了明确依据与执行准绳。

首先,制度设计是构建“硬防线”的逻辑起点。现实中许多边界模糊现象并非源于条文空白,而是职责划分不清、权限设定不明、程序流程不全所致。因此,设计应坚持边界清晰导向,推动岗位权责清单制度化、权力流程图精细化,并在关键节点嵌入规范约束机制,提升可操作性与覆盖精度。其次,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执行环节的刚性落地。应强化执行责任机制,建立以实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执行质量与干部任用、问责惩戒深度绑定。同时注重技术赋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关键环节全流程嵌入规则框架,实现过程留痕、实时监控,压缩人为空间。最后,制度的韧性与弹性决定其能否持续“明界”。在快速变化的治理环境中,静态制度难以回应动态问题。为此,制度供给需向动态调适转型,构建常态化评估响应机制,及时识别风险区域与真空地带,推动制度内容、结构及执行机制在反馈中不断优化,确保持续有效界定公私边界。

二、以思想筑牢秉公用权的“内防线”

与制度所构筑的外在约束相对应,思想形塑的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内在屏障。面对利益诱惑更加隐蔽的现实挑战,外部制度框架难以完全规训深层行为动机。唯有通过价值认同的内化,方能驱动权力行使者实现从被动遵从向主动恪守的根本转变,使秉公用权升华为无须外部强制的行为自觉。因此,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修养是提升政治建设质量与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支撑。

筑牢思想防线,关键在于持续强化对权力的价值认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共职责与服务工具,必须始终用于实现公共利益。党员干部唯有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的理念,方能抵制诱惑守住底线。为此,必须将理论武装作为锤炼党性的根本路径,将忠诚为民转化为内在信念;同时善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直观感受公私混淆后果,通过思想淬炼与自我反思,将秉公用权内化为主动价值追求而非被动遵守。此外,还需依托健康党内政治生态的涵育滋养。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能通过同侪压力与榜样示范等机制,潜移默化地强化成员对公私分明原则的认同。这种文化浸润不依赖于强制灌输,而是经由长期的熏陶,将外在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自觉,从而在深层次上塑造党员干部面对利益诱惑时的本能反应。

三、以协同联动共筑慎权明界的“立体屏障”

制度刚性与思想自觉并非割裂的二元存在:制度以其外在的强制性和明确性,为权力设定清晰边界与运行轨道;思想则通过内在的价值认同和行为驱动,促使权力主体主动恪守边界、抵制侵蚀。然而,面对日趋复杂的治理挑战,任何单一维度均存在其内在局限。因此,实现“慎权明界”的根本保障,在于推动二者协同联动,构建互为支撑的立体防护体系。

协同效应首先体现为二者在功能上的互补互嵌。制度体系为思想自觉的培育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导向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明确的权责清单、严密的程序设计和刚性的问责机制,不仅划定行为禁区,更通过日常规则实践内化公私分界标准,使“秉公用权”理念转化为具体规范。思想自觉则为制度的有效运行注入内生动力。当党员干部高度认同制度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将遵守规则视为内在责任时,便能显著降低制度执行的监督成本与摩擦阻力,提升制度落地的穿透力。而深化协同联动的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的整合机制。在制度层面,应融入价值引导元素,将“秉公用权”的核心要求通过程序设计、考核标准等制度安排予以体现和固化,使制度成为承载和传递正确权力观的载体;在思想教育层面,则需紧密结合制度实践展开,将制度规范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阐释制度背后的价值逻辑、剖析违规行为的制度后果,深化对制度刚性的认知与敬畏。

结 语

总之,厘清权力边界不仅依赖于制度与思想各自功能的发挥,更在于二者通过机制化耦合实现协同共振。在当前治理任务更趋复杂、行为模式持续演化的背景下,必须以系统性视角和整体性设计推动制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互嵌,构建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贯通多层级治理结构的立体化防护网络。唯其如此,方能真正实现慎权有道、明界有力,使规范运行的权力秩序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