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人工智能重塑家庭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T04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其应用场景已从生产领域深度渗透至家庭生活空间。从美国女子因“爱上ChatGPT”提起离婚诉讼的伦理争议,到中国中产家庭因AI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引发的阶层焦虑,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亲密关系、代际互动和家庭伦理的底层逻辑,这一进程既蕴含着资本驱动的技术扩张逻辑,又折射出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一、人工智能渗透家庭的政治经济动因

人工智能在家庭领域的扩张本质上是资本增殖逻辑的必然延伸,数字资本通过将家庭关系转化为数据生产资料,开辟了新的价值增殖空间,资本通过算法中介将亲密关系转化为可消费的商品,使家庭领域融入数字资本主义的价值循环体系。技术应用方向同样遵循资本效率偏好,AI教育聚焦标准化学科辅导(如作文模板)而非创造力培养,因其更易实现规模收益。同时资本制造技术刚需绑定用户,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未接受AI教育者知识迁移能力落后37%,迫使家庭持续追加技术消费投资,此过程本质是资本逻辑向生活领域的殖民扩张。

二、人工智能重塑家庭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在人工智能重塑家庭关系的过程中,资本逻辑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家庭关系出现异化现象。家庭成员与人工智能产品之间的关系逐渐商品化,消费者购买人工智能产品,不仅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更是在资本营造的消费文化影响下,将其视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种商品化关系使得家庭成员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被物质利益所取代。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也削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过度依赖智能教育设备进行学习,减少了与父母在学习中的互动;家庭成员沉浸在智能设备提供的虚拟世界中,沟通交流减少,家庭关系变得疏离。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成员,在家庭决策与资源分配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年轻人由于对智能设备更为熟悉,在家庭智能设备的选择、使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话语权,而老年人因技术能力不足被边缘化。人工智能背后的科技企业和资本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权力关系,企业通过收集分析家庭用户的数据,了解家庭需求和消费习惯,进而影响家庭的消费决策,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得家庭权力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不平等现象加剧。

人工智能产品承担了部分传统的家务劳动,如清洁工作、智能烹饪,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然而,这种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劳动的平等分配,产品的购买和维护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能够更多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难以普及这些产品,导致家庭之间劳动分工的差距扩大。此外,即使使用了人工智能产品,家务劳动也并未完全消失,仍然需要家庭成员进行管理和部分辅助工作,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下女性承担主要家务劳动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改变。

三、应对人工智能重塑家庭关系挑战的路径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对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规范企业的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保障家庭用户的隐私安全和数据权益,同时,引导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避免技术对家庭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如规定智能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不是加剧关系的疏离。

提升家庭成员的数字素养,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家庭关系变革的重要举措。学校、社区和家庭应共同合作,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活动,通过培训课程、讲座等形式,帮助老年人掌握人工智能产品的基本使用方法,减少代际的数字鸿沟;引导年轻人正确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同时,培养家庭成员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不盲目追求技术的更新换代。

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构健康的家庭关系理念,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摆脱资本逻辑和技术至上观念对家庭关系的束缚,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合理安排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面对面的沟通和互动中。例如,定期组织家庭聚会,开展不依赖智能设备的家庭活动,增强家庭凝聚力。

结 语

人工智能技术对家庭关系的重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根源,资本逻辑的主导使得家庭关系出现异化、权力结构失衡和劳动分工不平等加剧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从技术伦理规范、数字素养教育和家庭关系理念重构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家庭关系变革带来的影响,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使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