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及路径优化
日期:07-25
盘活“沉睡”农村土地是挖掘土地潜在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现实抓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分析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必要性,探究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路径,对激发乡村发展内在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必要性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促进产业兴旺的关键动力。无论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还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离不开农村土地要素有效配置。市场化配置方式能够引导土地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内在要求。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环境外部性内部化,激励农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促进低效土地退出和复垦,为乡村生态修复腾出空间。同时,市场化改革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给予农民与其生态贡献相匹配的经济回报,从而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致富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基础。土地价值显化促使“离农弃地”的传统观念向“依土兴业”的现代意识转变,强化了农民的乡土认同感和归属感。要素市场化带来的经济机会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形成城乡文化交融的新格局,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制度,规范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减少因权属不清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晰的产权关系和收益分配机制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奠定物质基础。此外,土地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完善,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实现生活富裕的根本途径。宅基地有偿退出、农地经营权抵押等制度创新,使得农村土地转变为可交易资产,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同时,土地要素市场化带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通过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二、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路径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充分财产权。推进农村土地产权体系法治化建设,厘清所有权、资格权与使用权的法律属性,明确“三权”的权能边界与行使规则。加快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构建全国统一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实现产权信息数字化管理与跨区域互认共享,为土地要素市场化流转奠定制度基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学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标准,切实保障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等财产权利。同步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等权能实现路径,推动承包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使农村土地资源真正成为农民可流转、可交易、可增值的活资产。
构建城乡统一交易市场,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建立“国家信息枢纽—区域交易中心—县级服务中心”三级市场网络,数字化整合闲置土地资源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地块信息、交易流程、合同履约的全链存证,配套建立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机制。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明确入市范围、方式和程序,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服务体系,引入具有资质的土地评估、法律咨询、金融服务等专业机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创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多元主体权益均衡。遵循“分配正义”原则,构建“初次分配市场化、二次分配调节化、三次分配补偿化”的三阶制度框架。在初次分配层面,建立基于完全产权价值的市场化定价体系,通过竞争性交易显化土地真实价值,确保农民获得基础性资产收益。二次分配聚焦政府调节职能,采用“阶梯式土地增值税”替代行政性收费,并将所得纳入乡村振兴专项基金。三次分配重在建立跨区域发展权补偿机制,实现粮食主产区与城市化地区的权益置换,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标准进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强化改革实施保障。健全土地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地价体系,定期发布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引导市场合理定价。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集体资产股权质押等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题。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设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防范市场化改革的潜在风险。
结 语
综上所述,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激活乡村产业动能、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农用地“三权”分置、农村“三块地”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通过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城乡统一交易市场、创新增值分配机制,推进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内生动力。
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及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ESDZ-03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