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哲学自诞生以来,就站在哲学的肩膀上审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的发展中,用旋圆思想深入探究经济哲学的未来发展,对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解决实践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运行的旋圆解读及其实践路径
(一)经济运行的旋圆解读
旋圆论认为,商品可谓永不停息的旋圆运动。市场就是极富立体感的圆盘。顾客就是商品实质的创造者。如果说商品是个圆球,市场是块圆盘,那么顾客就是站在圆盘前观看圆球运转的观众。市场作为圆盘,起着载体的作用,承载着商品不断运转。商品作为圆球,运转得如何,作为观众的消费者显而易见。技术革新是推动旋圆上升的核心引擎。例如,工业革命打破传统农业经济的稳态循环,互联网革命重塑全球产业链。每次技术突破都使经济旋圆的半径扩大、层级跃升,在破坏旧平衡中建立新秩序。企业需要构建“研发—生产—销售—反馈”的内循环,并融入产业生态外循环。例如,一些汽车厂家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开放专利技术,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运转机制。
(二)自我修复的律动过程
在旋圆论看来,经济活动本质上是由无数微观主体的循环运动,构成宏观层面旋圆演进的系统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形成循环流动,而技术革新则推动循环流动向更高维度跃升,如同年轮生长般实现螺旋式的发展,体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律动过程。当资本过度扩张导致供需失衡,市场通过价格波动、企业破产等方式释放压力,促使系统回归平衡,如同旋涡中心的水流终将重新汇入循环态。旋圆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与动态的平衡性,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绿色技术创新、循环经济模式本质上是将环境要素纳入经济运行过程,实现生态与发展共生的旋圆过程。
(三)经济发展的旋圆路径
旋圆论以哲学“螺旋”的意象为核心,融合道家“周行不殆”、《易经》“循环往复”的思想,结合系统论、超弦论、拓扑学等原理,将万事万物的运动抽象为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旋圆过程。在经济领域,旋圆象征资源、价值、信息的循环流转与动态平衡。劳动力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商品,商品通过交换实现价值,货币回笼后投入再生产,形成“资源—生产—价值—再生产”的旋圆途径。以数字经济为例,数据采集、算法处理、反馈优化构成新型价值循环,验证旋圆论的普适性。按照旋圆论的原理,政府可通过完善要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来减少循环梗阻。例如“双循环”发展格局,正是通过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提升经济系统运转效率的。
二、经济哲学面临挑战的旋圆阐释
(一)融会贯通:传统经济哲学理论多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经济形态构建,随着经济如旋圆般不断发展,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如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这些新经济形态具有虚拟性、共享性等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价值理论、分配理论等受到冲击,难以解释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及价值转移和分配等问题。同时,不同经济哲学流派众多,观点各异,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兴衰,如何在螺旋式发展的经济进程中,整合不同流派观点,形成更具普遍性和解释力的理论体系,是经济哲学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推陈出新:科技进步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像旋圆发展过程中的胎儿,不断吸收胎胞的营养而推动其快速革新。新旧事物(如人与机)关系时刻在发生变化。资本像滚雪球一样发生变化,催生了剩余价值等新型的剥削形式。经济哲学需重新审视“人是目的”这一命题,思考人如何驾驭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经济关系变化。经济现象复杂多变,人们获取的信息往往具有局限性,如同“坐井观天”,难以把握经济的真实全貌。经济哲学应突破这种认知局限,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趋势,但在现实过程中,做到全面革新存在较大难度。
(三)生生不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相互交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如同螺旋曲线的起伏变化。经济哲学需要为应对这些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此外,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扩大、环境问题加剧等社会矛盾凸显,经济哲学需考量,如何在经济旋圆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相对平衡,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哲学的未来展望
(一)趋向旋圆发展律动:旋圆论强调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经济发展亦如此。未来经济哲学将更注重研究经济现象从产生到发展再到变革的全生命周期,深入探究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突破传统理论局限,在价值创造、分配等方面形成更具解释力的理论,实现理论的旋圆律动过程。
(二)注重系统整体糅合:旋圆论认为系统生成与运行是由系统的元系统指导要素和子系统生成,并不断演化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等特征。经济哲学未来会更强调将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综合考量经济与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从整体层面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撑,进而促进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三)强化目的规律统一:旋圆论注重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思维方式。经济哲学将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目的,不仅追求经济增长,还会注重人类福祉、社会公平等目标,同时结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目标提供理论指导,使经济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
(四)助力经济革新跃升:在旋圆论看来,结构往往蕴含着“破坏—重构—升维”的核心逻辑。如同“凤凰涅槃”,未来经济哲学有助于人们理解经济发展中的创新破坏和重构过程,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冲击与新经济形态的诞生。经济哲学将为应对这些变革提供思路,推动经济在旋圆发展过程中实现结构升级和维度提升。
(五)促进学科兼容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旋圆发展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经济哲学基于旋圆论的整体思想,未来会与社会学、生态学、政治学等学科进一步融合,从更广泛的视角研究经济现象,打破学科界限,为解决经济发展的复杂问题提供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不同学科知识在经济哲学领域的旋圆整合与创新。